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中国一类器官捐献供体的器官保护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于手术室获取供肝和供肾;术中做好循环、呼吸支持,及时调整药物用量,预防感染及记录各项数据等护理。结果 13例DBD供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转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稳定,获取有效肾脏26个用于26例受者、有效肝脏12个用于12例受者,肾移植、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是捐献供体器官保护的有效治疗手段,有效的护理是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胰腺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46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供体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受者及2019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DBD供体SPK受者,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及无血栓组。对两组受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供受体的特征与胰腺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供受体年龄增加与胰腺血栓形成关系不大(P> 0.05),受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移植胰腺血栓形成关系密切(P=0.01),胰腺外分泌液引流选择方式对移植胰腺血栓关系不大(P=0.49),采用动脉或静脉来延长供胰静脉与胰腺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有关(P=0.02),接受肝素后序贯用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的受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低(P=0.04)。供者淀粉酶的变化是移植胰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4),受者术后第7天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在大鼠小体积供肝移植早期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体重相差20~30g的150对SD大鼠作为肝移植供、受者,其中小体重大鼠作为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移植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实验组(B组)、厄贝沙坦实验组(C组)、厄贝沙坦联合依达拉奉实验组(D组)及假手术对照组(E组).采用大鼠30%部分肝移植模型,按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情况,监测门静脉压和肝功能变化,术后6和24 h,检测移植肝组织内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肝组织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A、B、C、D及E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33 (1/12),33.3%(4/12),58.7% (7/12),83.3% (10/12)和100%(12/1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门静脉压的变化,术后6和24 h的ALT和AST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Egr-1 mRNA、ET-1 mRNA及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均较优,尤以D组最为显著,各组间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联合使用厄贝沙坦和依达拉奉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和抗氧化作用(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双重保护作用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损伤,且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3月6例儿童逝世后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随访1个月~9个月,了解病人移植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主要因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30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中毒1例,经调整药物剂量,病人血清药物浓度在稳定水平;其余3例病人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3.2d。随访期间,6例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结论]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术后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肝脏具有免疫原性的直接证据 ,接受肝移植的杂种犬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情况下 ,5年后仍有良好的生存[1 ] 。根据以上观察结果 ,把肝脏称之为“免疫特惠器官” ,但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 ,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了 40年。通常情况下 ,同种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远比其他实质脏器低 ,且与骨髓移植、脾脏移植以及全血或白细胞输注后一样 ,可诱导易排斥的器官如心、肾、皮肤、小肠、胰腺等产生免疫耐受[2 ] ,肝移植同其他移植物不同之处在于 :肝脏受体液排斥的影响远小于其他移植物。在所有大小品种的动物试验中 ,经过短暂的移植物急…  相似文献   
7.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30例患者的42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SEPS;其中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9条肢体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利用彩超、光电容积描记等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深静脉瓣膜返流的9条肢体,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Kistner0~Ⅰ°。经光电容积描记检测,术后静脉充盈时间、静脉泵排空均值比术前明显增加。26条溃疡肢体中有17条在术后1个月内愈合,9条在3个月内愈合。随访率92.88%,随访时间2~33个月,随访病例色素沉着明显减轻,皮肤溃疡以及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结论SEPS是治疗CVI的重要手段,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有机结合可提高重度CVI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的4种受体DR4、DR5、DcR1、DcR2在肝细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人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23例正常人肝组织中DR4、DR5、DcR1、DcR2的mRNA表达率及表达水平。结果 (1)4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23例正常肝组织DR4、DR5的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癌旁组织、23例正常肝组织DcR1、Dc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40例肝癌组织(P〈0.05);(3)DR4和DR5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分级程度,AFP水平,HBsAg,有无肝硬化有关系。结论 肝癌组织中存在TRAIL受体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4、DR5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状况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死亡供体肝脏病理改变及对临床移植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3例脑死亡供体肝脏进行活检,做HE染色、PASM染色、网染(快速超声波处理)及电镜检察.结果 光镜下发现23例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浊肿变性,但病变区域均<50%;3例见灶性肝脂肪变性,22例肝小叶结构、界板、汇管区多无著变,1例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主要改变为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张.选择22个肝脏对6例肝硬化、16例肝癌患者施行了移植,手术均获成功.21例受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术后快速下降,7d左右恢复正常,于术后20~30 d顺利出院.随访5-24个月,其中1例术后9个月因肝内胆管结石肝功能衰竭再次行肝移植术,2例肝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3、15个月复发,失访,余肝功能正常.1例乙肝肝硬化爆发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后8d死于重症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术.结论 脑死亡供肝若肝细胞无明显坏死、浊肿<50%、脂肪化<30%、无纤维化、汇管区无明显改变可以作为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0.
蓝柳根 《医学综述》2011,17(24):3771-3774
小肝综合征是肝肿瘤切除、活体部分肝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移植物大小、潜在病变、再生能力、流入道、流出道情况和受者病情轻重等。其严重后果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专家的重视,而且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就扩大移植肝体积、降低门静脉灌流、流出道重建等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