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颈脊髓损伤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稳定性问题,从生物力学角度验证本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新鲜人体颈椎标本6具,不同术式自身对照,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定其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和颈椎稳定性问题。结果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钢板内固定,无论在颈椎的强度、刚度,抗扭转强度、刚度以及在颈椎稳定性、承载能力方面均比其他对照组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单纯前路Orion钢板+植骨融合术其生物力学的各项指标均比其他对照组差。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颈脊髓损伤的颈椎生物力学实验证明,采用前后路联合钢板内固定,颈椎非常稳定、可靠、生物力学性能优越,疗效满意;而单纯行前路Orion钢板+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应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行TLIF,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背、下肢疼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前凸角以及活动度,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或内固定装置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出现3例神经根牵拉伤,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5年随访时腰背、下肢VAS、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5年的ODI、VAS、椎间高度、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维持固定节段的椎间高度与稳定性,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上颈椎损伤及不稳的外科治疗[1].作者采用螺旋CT个体化测量75例正常枢椎各项指标,通过三维重建连续扫描容积信息及多模式的图像三维重建处理,表面遮盖处理、多平面重组等方法,显露上颈椎立体结构内部信息.通过螺旋CT三维容积漫游技术,寻找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8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9例患者行PLIF(PLIF组),46例患者行TLIF(TLIF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LIF组术中出血量为(740±150)ml,TLIF组为(435±1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ODI、VA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优良率为82.1%(32/39),TLIF组为84.8%(39/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0%.结论 PLIF和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TLIF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