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64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8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A组和282例重度患者作为B组,26例子痫患者作为C组,同时选取9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D组。检测并比较四组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PLT均比正常妊娠孕妇降低,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PLT数值逐渐下降(P0.05)。而PDW、MPV均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升高(P0.05)。子病前期及子痫患者的PT,APTT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缩短,而FIB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逐渐增大(P0.05);而INR与正常妊娠孕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例病情严重患者APTT、PT显著延长,FIB减少。结论: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防止血栓和子痫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芳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24-25,28
目的研究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9月在本院住院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床上卧位体位待产,两组均在待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回到产床取膀肌截石位直至娩出胎儿。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吸率、产钳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应用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能够明显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h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该体位符合孕产妇身心需求,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活血杀胚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保守性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为单用米非司酮组(对照组)和米非司酮配全速药组(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米非司酮配全速药组成功率高;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盆腔包块或积液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较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方法】对1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在注射rFⅦa (90μg/kg于2~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前和治疗后2 h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并观察血小板常规计数。【结果】治疗后2h患者的PT和APTT均明显降低,而FIB和D-dimer则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rFⅦa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增强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刮宫+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刮宫+炔诺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先刮宫后服炔诺酮治疗,炔诺酮剂量序贯递减由5mg 3次/日至日维持量2.5mg-5mg,维持3-6个周期,结果:29例达到止血效果,1例因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无效改手术,子宫大小在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16例3-6个月恢复月经周期,11例半年内停经,2例半年后又复发。结论:刮宫+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364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82例轻度患者作为A组、282例重度患者作为B组,26例子痫患者作为C组,同时选取9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D组。检测并比较四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PLT均比低于正常妊娠孕妇,且随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下降(P〈0.05),而PDW、MPV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孕妇,且随病情逐渐加重,数值逐渐升高(P〈0.05)。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PT、APTT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且随病情加重,差异逐渐增大(P〈O.05);INR与正常妊娠孕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例病情严重者APTT、PT显著延长,FIB减少。结论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可进一步了解凝血功能,对于防止血栓和子痫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