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  相似文献   
2.
热疗是肩周炎保守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是在肩周炎发病的初始阶段,适当的热疗不仅可以减轻肩周炎所带来的疼痛,而且有助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肩周软组织的恢复,促进渗出物的重吸收。但肩周炎晚期时,肌肉挛缩,软组织粘连,因此单纯热疗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合理的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 deproteinised cancellous 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 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 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 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 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肘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但因肘关节自身的结构特点,术后并发症较高,特别是处理不当时容易发生肘关节僵硬,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尽管近几年肘关节治疗的热点集中在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和肘关节创伤性不稳定等方面,但就发生率而言,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颈椎矢状面平衡(cervical sagittal balance)是用于对站立位颈椎位置的一种描述,通过相应的矢状面参数评估颈椎的矢状面位置。颈椎常用的矢状面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SVA)...  相似文献   
7.
蒋继乐  董健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2):1382-1386
 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是指包括三个或三个节段以上、 连续或不连续节段的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症以及后纵韧 带骨化症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后两种疾病在东亚人 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其发病率 还有可能进一步升高[1]。在临床实践中这三种疾病常混杂在 一起, 难以完全区分开。 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目的 是直接或间接去除脊 髓压迫, 避免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缓解症状, 并重建颈椎 稳定性。而多节段疾病因其受累节段长、病情相对较重, 在治 疗方面有其特殊性, 在脊髓减压、颈椎稳定性重建方面有着 比单节段手术更高的要求[2]。近年来, 随着手术技术水平、内 固定产品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希望颈椎手术能获 得术后即刻稳定性及远期颈椎运动能力的保留。 目前, 比较公认的手术方式±据入路分为后路手术、前 路手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具体来说, 包括前路椎间盘切 除融合术、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 路椎板切除融合术, 其他, 还包括应用较少的少数手术方式, 包括多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3]。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预防性上位椎体强化对于避免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后上位节段再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PKP及一期行上位椎体预防性骨水泥强化的患者26例.预防性强化的选择标准包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EOS影像模拟三维重建方法评价后路悬臂梁联合直接椎体去旋转技术治疗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畸形矫正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6例AIS Lenke 5型患者,其中男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