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内壁纸样板变异中的价值。方法35例眶内壁纸样板变异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处理,评价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结果35例纸样板变异表现为弧形或裂隙状内移;横轴位和冠状位在显示变异位置和凹陷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矢状位(P〈0.05);对凹陷范围评估,横轴、冠状和矢状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横轴位最准确;容积再现显示9例纸样板边缘位置的凹陷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有重要价值,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对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良好,容积再现对评价边缘位置的变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方法使用双源CT,对58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25例经DSA证实。造影剂用量60-90ml,注射速率3.5-4.0ml/s,扫描后用对比剂跟踪软件Bolus触发达阈值110HU后再延迟14-20s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合理的扫描方案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显示下肢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中的应用及对外科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CT增强多期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方法对门静脉血管及开放侧支进行三维成像,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不明原因2例,门静脉血栓1例,肝癌并门脉癌栓7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方法,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海绵样血管的形态和累及范围、门静脉高压开放交通支的形态、位置,三维成像显示结构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充分了解门静脉阻塞的程度、侧支静脉的开放程度、肝灌注异常、判断门静脉高压的存在与否,有效帮助临床判断病因并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CT表现及其与骨折的鉴别。方法收集自2006~2007年行颅脑及眶部CT检查的病例。选择无眶部外伤病史而出现纸样板改变或虽有眶部外伤并眶内壁改变但除外骨折的192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选取有头面部外伤史并确诊为纸样板骨折的部分病例,设为对照组,分析各种征象在两者鉴别方面的价值。结果人群中眶内壁变异的概率为1.78%;两侧眼眶的眶内壁变异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眶内壁内陷(成角内陷和弧形凹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纸样板缺损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649)。结论研究结果提高了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认识,对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于双源CT容积数据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实现方法及其所得各指标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1测得的左室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计算左心室功能的方法.方法:32例纳入对象全部进行冠脉CTA及多次屏气MR心功能电影检查,在CT容积数据基础上由Matlab进行基于傅利叶变换的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计算拟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对比分析拟合的心功能指标值与MR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原始CT数据的时间-容积曲线形态,将32例对象分为光滑曲线组和大波动曲线组,分别将其拟合的心功能指标值与MR的对应指标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的左心室功能指标与MR的对应测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 =0.93~099,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在95%一致性范围以外分布点数少;拟合值与MRI测量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在双源CT多时相容积数据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能够拟合左心室的时间-容积函数,使心功能的测量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指导心功能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2月,经MR-DWI和CT引导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良、恶性肺部病变52例,其中良性病变17例,肺癌35例。对其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最佳ADC截断值诊断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的能力,对其诊断效能与CT进行对照。结果:肺癌与良性病变实性区信号强度和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区肿瘤坏死及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与肺癌肿瘤实性区平均ADC值配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显示病变内坏死、肿瘤及肺不张优于CT。诊断良、恶性肺结节性病变的最佳ADC截断值为1.24×10-3mm2/s。结论:ADC值是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可靠指标;DWI判断肺肿瘤内坏死和周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较准确;对确定CT穿刺活检靶点,提高肺内病变活检成功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增强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增强CT诊断为CTPV并经临床证实的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扫描可清晰显示CTPV患者门静脉的狭窄程度及周围侧支的形成,表现为门静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或缺失和大量迂曲静脉的形成。结论增强CT扫描是诊断CTPV的有效方法,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BLADE技术在小儿头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ADE(刀锋技术)在小儿头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儿童(0N3岁)颅脑检查行横断T1加权成像,横断T2加权成像,横断T2FLAIR加权像。分别用BLADE技术MRI扫描,与常规扫描序列对比,观察颅脑灰白质对比情况,对比图像的运动伪影情况。结果:50例行BLADE技术扫描后图像灰A质对比良好,运动伪影明显改善。结论:BLADE的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因小儿不配合而产生的MRI图像伪影,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眶内壁击出骨折患者应用钩突黏膜复合瓣修复的方法、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眶内壁击出骨折患者42例,其中28例(侧)采用钩突黏膜复合瓣为主要修复材料,于鼻内镜下行眶内壁击出骨折修复手术。28例中男18例,女10例。所有患者均有暴力外伤史,其中车祸伤17例,拳击伤7例,摔伤4例。患者均为单侧患病,其中左侧病变16例,右侧病变12例。主诉患侧鼻塞23例次,嗅觉减退11例次,复视13例次,患侧视力下降2例次。术前均行鼻眶区螺旋CT扫描,所有图像导入西门子CT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处理,并据此共同确定眶内壁击出骨折缺损的范围及程度。主要依据CT表现分为为Ⅲ级,本组中17例达Ⅱ级,11例达Ⅲ级,其中所有Ⅲ级患者均有复视,另2例Ⅱ级复视者合并患侧内直肌嵌顿。28例中25例为单纯的眶内壁击出骨折,3例同时合并患侧眶下壁击出骨折。钩突黏膜复合瓣的制作应根据术前CT重建的图像对眶内壁骨折缺损的范围作出准确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切取钓突前上、前下区需延展的黏膜瓣范围;复合瓣切取后需将钩突内侧黏(骨)膜自钩突骨面剥脱,从而保证骨性钩突大致居于黏膜复合瓣的中心位置。充分开放筛窦腔,将修整备用的钩突黏膜复合瓣按先后再前,先上后下的顺序轻柔地置放于正常眶内壁与眶骨膜之间,浸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及碘仿砂条亦按上述顺序填塞术腔。术后3~4周一次性取出术腔填塞的碘仿砂条。结果术后随诊7~24个月,中位数随诊时间为8个月。内镜下见患者术腔均开放良好,钩突黏膜复合瓣与周围组织对接愈合佳,其中5例术前评估为Ⅲ级击出骨折者术侧眶内壁仍轻度内凸,4例CT复查显示程度为轻度Ⅰ级,无功能障碍,未做其他处理;余23例内镜下见眶内壁修复物在位良好,眶内壁完全复位。所有患者均述患侧鼻通气佳,无失嗅、复视及视觉障碍;患侧眼球运动良好,患侧眼球与健侧比对基本对称,均达临床治愈标准。11例患者术后6~12个月行鼻眶区CT扫描复查,均示复位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下采用钩突黏膜瓣复合瓣修复眶内壁击出骨折,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对供区功能影响小,且效果佳、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更易保持正常眶壁的结构形态,适于所有眶内壁击出骨折需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