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DS)是一组发生在白血病前,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造血系统异常或造血紊乱症候群.其造血异常可累及一系、二系或整个造血系统,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的一组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 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血培养合格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敏鉴定,并分析其细菌菌谱及耐药性。 结果 分离率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分离率分别为37.6%、18.8%、11.2%;葡萄球菌属病原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及苯唑西林耐药性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者对利福平耐药性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 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应重点关注感染情况,规范诊疗操作,避免感染发生,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分型 侵袭性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ANKL)是一种少见白血病/淋巴瘤,其发病率很低,目前国内外仅报道20余例。WHO分型(1997)在成熟T细胞肿瘤中增加了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和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认为FAB分型的T-clls为T-pll的小淋巴细胞变异型和T细胞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1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16例HP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常规、肝功能、凝血筛选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高热,占62.5%;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占50%;12例全血细胞减少,占75%;4例二系减少,占25%;14例凝血功能异常,占87.5%;8例黄疸伴转氨酶(ALT)、总胆红素增高,占50%;12例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占75%;16例骨髓组织细胞比例增高伴吞噬血细胞及其碎片现象。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起病急骤,来势凶猛,患者就诊后及时进行实验室各项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诊断,特别是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及早作出肯定性诊断,对改善或挽救患者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比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116-119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三联检测法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77例确诊为骨髓髓系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纳入本研究,作为MDS组。选取溶血性贫血(HA)患者50例作为HA组。进行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观察核型异常及分子生物学异常检测结果、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红系比例、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巨核系病态造血情况、内铁阳性水平、铁颗粒数、环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骨髓活检切片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MDS组核型异常、分子生物学异常检出率高于HA组(P0.05);MDS组、HA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红系比例对比,P0.05;MDS组、HA组粒系病态造血、红系病态造血异常检出率对比,P0.05;MDS组巨核系病态造血异常检出率高于HA组(P0.05)。MDS组、HA组内铁阳性水平、铁颗粒数对比,P0.05。MDS组环铁粒幼红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HA组(χ~2=19.659,P0.05)。MDS组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s,ALIP)、巨核病态造血检出率高于HA组(P0.05)。联合检测检出率为89.61%。结论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三联检测法能够提高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检出率,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8岁,因畏寒、发热、多汗及上腹不适1个月余于2014年3月10日入院治疗。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时有寒战,体温高达41.0℃,多汗,伴上腹饱胀不适,自行触及左上腹包块,服消炎退热药,体温能降至正常,但2h后体温再次升高,渐感精神差、乏力,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病变。在中国其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淋巴瘤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滤泡型比较少见,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电离辐射及遗传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与体征是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脾肿大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易侵犯咽喉、皮肤、骨髓、眼球等部位”,本文作者发现1例恶性淋巴瘤脊髓、骨髓转移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性疾病,EB病毒属疮疹病毒;临床上以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增多为典型表现.机体接触病毒后,约经2~4周发病,异型淋巴细胞开始在体内大量增生,以脾及淋巴结增生最剧,非淋巴组织中也有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以肝脏最常见,心、脑、肾、胰及肺均可累及;但在实际工作中,该病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因其不典型给临床及时诊断与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及诊断治疗水平,现将5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方法选取肝功能异常患者542例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抗-HEV-IgM、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统计检出率。结果 54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40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最高。30~50岁年龄段患者检出率最高。结论肝炎病毒主要以乙型以及甲型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宣传,提高个人的卫生习惯,降低肝炎病毒的传播几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