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春晖 《中国药房》2014,(3):275-277
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儿科中成药的使用特点和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儿科2010-2012年各类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儿科中成药销售金额呈均逐年上升趋势。从药理作用来看,清热剂、解表剂和止咳化痰平喘剂的销售金额排序分列前3名;从剂型来看,颗粒剂和散剂的销售金额3年均排第1位;从单个品种看,四磨汤口服液的销售金额居首位;DDDs最高的是健胃消食片。结论:该院儿科的中成药品种逐年增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能满足临床治疗儿童疾病的需要;存在滥用补益剂的情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67岁.因皮肤巩膜发黄,尿色渐黄近2个月于2007-06-25收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软,肝区轻压痛,肋下未及,睥肋下3指,腹部未及包块.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8年1~12月共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7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男40例,女36例.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诊断为精神分裂症30例,分裂样精神病20例,精神发育迟滞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例,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6例.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我国,断流术已占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50%以上,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导术式,但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特别是近年通过对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杨镇等对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了改良,又提出了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既离断了食管下段、胃底的曲张静脉,预防和治疗了大出血,同时又保留食管旁静脉的自发性门腔分流,缓解了门静脉压力,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流和断流二者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监狱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现状,早期发现疾病,提出合理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对这特殊人群进行腹部B超、心电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查。结果:2989人参加体检,发现乙肝病毒携带24.4%,前列腺钙化18.3%,肾结石17.8%,脂肪肝14.7%,心电图异常14.9%,乙肝病毒携带并肝损害9.9%。结论:监狱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对他们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原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外科手术34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描述原位脾切除术的手术过程。结果:所有病人均施行原位脾切除术,即先离断脾门后游离脾周韧带,术中的关键技术是建立胰后间隙。与传统脾切除术相比,原位脾切除术更有利于避免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和胃壁、胰腺等副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的顺序均应先离断脾蒂再处理脾周韧带,即原位脾切除术,较传统脾切除术更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非手术技能(non-technical skills,NTS)是考察外科医师综合素质的必需条目之一。本研究提出C-NTS的概念,即基于情景化(如病史采集)和录像的非手术临床技能的评分标准,并验证其实际操作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导师组和学员组;导师组含三甲医院胃肠外科高年资主治医师4人,均为男性,博士学历;学员组随机选择2018年同科室4名外科基地轮转医生,男性2人,女性2人。导师在培训讨论前后分别参照标准对同一匿名视频评分。应用SPSS 22.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组内评分差异,用Kendall协和系数检验评分一致性。结果 导师接受培训前后,其评分的Kendall协和系数由0.425增长为0.853,后者同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证实了培训的有效性。结论 C-NTS初步解决了非手术临床技能考核同质化的难点。若组织临床导师展开C-NTS相应讨论及接受培训,可能有利于临床实际教学和评价中节省时间与人力。  相似文献   
8.
闭孔疝是由于内脏自髋骨的闭孔管中脱出而形成.尽管其发病率低,占所有疝的0.05%~1.40%[1],但由于临床表现不一以及大多数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治,病死率较高[2].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外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5例闭孔疝病人的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断流手术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与术后再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的关系,探讨术中FPP动态变化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组)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断流组患者断流术后FPP值≥2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压组(60例),<22 mm Hg为低压组(43例),联合组共67例.三组患者术前Child-Push评分和FP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FPP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高压组、低压组和联合组术后FPP值分别为(27.1±1.9)mm Hg、(20.8±1.8)mm Hg和(21.5±2.2)mm Hg,再出血率分别为%、4.6%和4.5%.再出血率在高压组显著高于低压组和联合组(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联合组(10.4%)虽然高于低压组(7.0%)和高压组(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FPP值可以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如FPP值≥22mm Hg应加行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随着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的推广,对直肠周围血管以及经肛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不同角度的辨别与再认识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从经肛门视角对直肠中动脉(MRA)的发生和解剖位置进行分析,为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进行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术前MDT讨论后行ta TME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MRA的发现率以及术中MRA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将86例行taTME的患者纳入分析,taTME术中共发现MRA61例(70.9%),其中双侧MRA49例(57.0%),均行走于直肠侧韧带中。在对直肠侧韧带解剖分离过程中,在61例存在MRA的病例中共发生出血10例(16.4%),其中8例为双侧病例,2例为单侧病例。10例出血病例中,使用电钩操作8例,超声刀2例;9例通过电钩电凝或超声刀止血,仅1例选用Hemoloc止血。结论:MRA走行于直肠侧韧带中,经肛门视角对MRA发现更为精准。这一解剖学定位既可保证更好地根治肿瘤,也可对周围正常组织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