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具有异质性一个群体,在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方面均不同。我们主要通过脑钠肽(BNP)水平来探讨心脏神经激素的激活水平在ACS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 2, Lp-PLA 2)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46例(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正常的患者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疯芦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与CRP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 <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 ~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SAI)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对SAI组与非SAI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 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8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组 )和 7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血浆HCY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高HCY血症所占比例 (4 5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8.7% )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较稳定型心绞痛组 (32 .8%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男性患者血浆总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 (P <0 .0 0 1) ;单支、双支、3支血管有病变者血浆总HCY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明显升高 ,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 ,男性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相QT离散度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急期心电图与急性期心电图QTcd的变化,分析其机理。结果QTcd在AMI患者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且急性期QTcd明显延长。结论超急性期与急性期ST段抬高机理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72例)和溶栓后他汀治疗组(1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的血浆MMP-9水平。第7 d和第90 d时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并比较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及早期治疗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血压、既往史、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TOAST分型及OCSP卒中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溶栓前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比较,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6 h、12 h、24 h及72 h的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t=2.64,t=-9.85,t=-8.88,t=-5.62;均P0.01)。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第7 d及第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均P0.05)。结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MMP-9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增加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蒋伏平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900-1901
由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虽然一些轻度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或者生活习惯的改变来控制,但是对于较严重的心律失常,若不引起重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很多文献报道只限于心律失常发病原因,而对其临床发病特点少有报道[1,2]。本文通过观察老年与非老年患者临床发病特点,旨在为老年心律失常早期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