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在5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早期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65例有反复喘息症状5岁以下儿童血清测定总免疫蛋白E(IgE)和12种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将受检儿童分婴儿组(<3岁)和3~5岁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5例儿童总IgE阳性率为89.1%,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8.8%,吸入组最高为尘螨/粉螨,食入组最高为蛋白/蛋黄,其次为鱼、虾/蟹、肉类。食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吸入过敏原随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结论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是有喘息症状儿童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检测5岁以下有反复喘息症状患儿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有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儿童,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校正Q-T间期(QTc)在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wing法对14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并据此分为CAN组及非CAN组,比较两组间QTc的差异,同时分析QTc与CAN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N组的QTc[(429±22)ms]与非CAN组[(397±14)ms]相比显著延长,且QTc与CAN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QTc在诊断糖尿病CAN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临床降低早产儿输血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1例)和未输血组(69例)。输血组男30例、女31例, 胎龄(29.79±1.66)周;未输血组男36例、女33例, 胎龄(31.13±1.02)周。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孕母资料、诊治情况等差异,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的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在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中, 输血治疗者61例, 输血率为4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输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压积(HCT)、小于胎龄儿比例均低于未输血组[(29.79±1.66)周比(31.13±1.02)周、(1 334.05±304.29)g比(1 631.45±245.64)g、(166.00±24.77)g/L比(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姜黄素组、奥美拉唑组.采用水浸-束缚(WRS)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值、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溃疡模型组UI明显升高(P<0.01),胃液pH值明显下降(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溃疡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UI明显下降(P<0.01),胃液pH值明显上升(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姜黄素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有效抑制胃溃疡模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和mRNA基因表达,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对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76-1077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静脉留置针病人156例,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等不同因素对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病人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均相关.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选择留置时间、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及方法等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CHPF)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喂养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40例分为CHPF组及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组(SPF组),比较两组的体格发育指标、喂养不耐受率、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使用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结果:与SPF组比较,CHP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6.25%vs 33.33%),每天体质量增长[(18.06±1.84)g vs(13.58±1.74)g]、每周身长增长[(1.07±0.14)cm vs(0.89±0.18)cm]、每周头围增长[(0.78±0.12)cm vs(0.52±0.09)cm]加快,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9±4.4)d vs(21.1±5.0)d]、静脉营养时间[(11.6±2.1)d vs(14.1±2.0)d]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4±0.8)d vs(9.3±1.8)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HPF能够促进胃排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并使其更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从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CHPF可用于早产儿开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在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联。方法 试验招募2016年5月—2021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58例新生儿患者,均获得血浆样品,其中17人获得脑脊液样品。出生后2~4周的新生儿以及4~6周的婴幼儿使用8 h的剂量间隔,美罗培南使用剂量为40 mg·kg-1,输注时间超过30 min。使用带有DIGITAL FORTRAN编译器的NONMEM软件包分析数据。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的美罗培南浓度。使用最终模型估计值的蒙特卡罗模拟(n=1 000)用于生成不同给药方案的游离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目标菌群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之上的时间(fT>MIC)占1个给药间隔的百分比(% fT>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1、2、4、8 mg·L-1结果 美罗培南在血浆中的峰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高于脑脊液中的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的半衰期(t1/2)低于脑脊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蒙特卡罗模拟10 000例患者目标获得概率,随着MIC值增加,血浆目标获得概率降低;血浆中40%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百分比(40% TMIC)、60% TMIC、80% TMIC、100% TMIC目标获得概率逐渐降低。随着MIC值增加,脑脊液目标获得概率降低;脑脊液中40% TMIC、60% TMIC、80% TMIC、100% TMIC目标获得概率逐渐降低。结论 模拟试验表明,当MIC为2 μg·mL-1时,美罗培南在血浆中的目标获得概率可以达标,其在脑脊液中的目标获得概率不能达标,治疗时需要增加美罗培南的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以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细支气管镜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使用超细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使用常规支气管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和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SpO2<92% 和再次支气管镜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发现狭窄闭塞和C T明显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抗菌药物新型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基层医院成员单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前后门诊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诊疗日志各2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应用率、抗菌药物人均费用、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选择及疗程符合标准指南的比例等,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评价基于医疗联合体的抗菌药物新型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基层医院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率、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均降低(P<0.05);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选择及疗程符合标准指南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以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平台的抗菌药物新型管理模式,能够指导和干预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所幼儿园2 20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 208例学龄前儿童共诊断出反复呼吸道感染522例(23.6%),上呼吸道感染265例(12.0%),下呼吸道感染397例(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和母亲体质量指数(BMI)值每增加3 kg/m~2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和母亲BMI值每增加3 kg/m~2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33和0.841(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有较高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和母亲BMI值每增加3 kg/m~2是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定量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指导医师早期识别高危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