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介入治疗颌面部重症血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颌面部重症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36例颌面部重症血管瘤行颈外动脉结扎置管、尿素介入治疗 ,其中混合性血管瘤 5 1例 ,草莓状血管瘤 6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96例 ,葡萄酒斑血管瘤 2 6例 ,平均随访 3年 4个月。结果  96例海绵状血管瘤中 5 9例治愈 ,33例有效 ,4例无效 ;6 3例草莓状血管瘤中 5 1例治愈 ,12例有效 ;5 1例混合性血管瘤中 33例治愈 ,15例有效 ,3例无效 ;2 6例葡萄酒斑血管瘤中 18例有效 ,8例无效。结论 本疗法操作简便 ,不需要特殊设备 ,疗效肯定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颌面部重症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89例血管球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管球瘤位置、大小,有无骨质损害及多发病灶临床资料;观察拉夫氏试验、冷敏感试验等疼痛试验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1个月时疼痛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随访7~48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年龄≤20岁者3例(3.4%)、>20~40岁者60例(67.4%)、>40~60岁者20例(22.5%)、>60岁者6例(6.7%);女性65例(73.0%),男性24例(27.0%);单发型83例,其中手指末端64例(77.1%),多发生于中指和环指末端(中指19例、环指22例);多发型6例。单发型血管球瘤直径<10 mm者61例,≥10 mm者22例;多发型血管球瘤直径差异较大(2.0~46 mm);单发型发生骨质损害3例,多发型发生骨质损害2例。术前87例患者行拉夫氏试验,阳性85例(97.7%);79例患者行冷敏感试验,阳性65例(82.3%);肿瘤位于手指末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舌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舌部静脉畸形的病例资料,从单侧病变到弥漫性广泛病变,其中23例接受了射频消融术,选取直径为0.5 mm的工作尖端的射频消融电极针,功率调至25 W,将工作尖端刺入距病变最底部即最深处约1 mm处,通电行消融工作15 ~30 s,其后依次退出电极针1 mm,直至距病变表面1 mm处,分别行多点消融.结果 15例单侧病变一期手术彻底消融;8例双侧均受累及病例,一期行一侧病变射频消融术,术后3~6个月再行二期射频消融手术,其中5例彻底消融.2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半,手术消融20例,无复发,且舌两侧对称,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另外3例仍有部分残余.结论 射频消融术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治疗舌静脉畸形基本达到治愈,无明显并发症,且外观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点、疾病进程,及并发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婴幼儿T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男10例,女14例;就诊年龄18 d~2岁,中位年龄为7.5个月.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临床观察及手术治疗等.随访1.2 ~5.4年,平均3.6年.随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结果 临床常见症状或体征包括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的体表皮损、血小板减少、疼痛或功能受限以及多汗、多毛等.其临床进程主要有3种类型:病变完全或部分自发性消退2例(8.3%)、持续存在9例(37.5%)、合并KMP 13例(54.2%).TA发病至并发KMP平均间隔时间45.2 d(0d~4个月).KMP发病最初症状或体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瘤体(8例)、瘤体明显变厚张力增大(3例)、呼吸道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2例).13例合并KMP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者10例,术后血小板计数1~3d升至正常,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1~2周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切除者3例,血小板计数术后均出现反复,但明显高于术前,多维持在60×109/L以上,经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其中2例3~6个月后瘤体逐渐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积极主动干预治疗主要适用于影响外观或容貌、已经或可能并发KMP或其他功能异常.对年龄较小无严重并发症的TA,早期可以随访观察,定期监测其血小板计数,以尽早发现KMP.对合并KMP的TA,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8例KMP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者术前12 ~ 24 h予单次输注大剂量血小板, 血小板 < 30 × 109/L者按0.3个治疗量/kg输注,血小板 ≥ 30 × 109/L者按0.2个治疗量/kg输注,总量不超过1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总液体量为200 ~ 250 ml,约含血小板2.5 × 1011个)。术中尽可能剥离肿瘤组织,对大面积肿瘤术中缝合困难者,使用自体原位植皮术,对术后有功能障碍可能性的患儿请康复师会诊,予个体化功能锻炼,并促进功能恢复。结果 纳入18例患者,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73 d(范围7 ~ 354 d)。皮损位于四肢3例,躯干11例,头面颈部4例。手术成功17例,1例死亡。手术成功的患儿中,16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于术后1周内均恢复至正常,1例患儿术后经规律口服西罗莫司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也恢复正常;术后患儿均能保持良好运动能力。结论 综合性外科手术治疗KMP疗效肯定,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四肢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为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收治的 3 3例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13例 ,女 2 0例。发病年龄 2~42岁 ,平均年龄 16岁 ,病程 6个月~ 3 0a。上肢 12例 ,下肢 2 1例。病变位于肌间 2 2例 ,侵蚀骨膜 4例。既往有手术史者 8例 ,其中 1例行 5次手术 (拇、食指已截去 ) ,1例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 ,1例误诊为腱鞘囊肿。1 2 临床表现 以自幼出现一软质肿块 ,且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增大 ,表面呈青紫色就诊者 19例 ,其中 4例肢体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MS)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3—2006年资料完整的14例确诊为KMS患儿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采用自制400g/L尿素溶液与甲泼尼龙针剂联合局部注射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随访0.5~1.0a。结果14例中2例意外破溃行急诊手术切除,7例出现病情反复,最终12例治愈,好转、失访各1例。结论尿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婴幼儿KMS是-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常艳  董长宪 《临床医学》1999,19(12):52-53
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约为3~8%。其治疗方法有多种。我科以尿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8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80例中,男28例,女52例,6月以前5例,6月~1岁30例,1~4岁20例,4~6岁15例,6~12岁8例,12岁以上2例。 1.2 类型分布:草莓状20例,海绵状10例,混合性50例。 1.3 部位分布:头颈部22例,躯干30例,上、下肢14例,多发性4例。 2 治疗方法 病变部位用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婴幼儿及头面部除外)后,自瘤体边缘或中心部位注入医用精制40%尿素,对草莓状血管瘤进针宜浅,并避免自瘤体边缘进针,注射药量根据瘤体大小、类型、部位、年龄而异,一般1~10ml。可分次、分部位、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临床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评价其根治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手术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一期手术切除成功率97%(70/72),其中10例术后因皮瓣张力未愈而行2次缝合;2例病灶较大行分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a,瘤体部位颜色、温度逐渐转至正常,术后外观恢复满意,无复发。结论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易出血溃烂而影响美观,介入治疗复发率高,行结扎畸形血管联合瘤体切除根治效果好,可达到满意美容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对重症血管瘤缺乏确切、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FGFR)在血管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标本选择我院小儿外科1995年9月~1996年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