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6)%比(7.4±3.7)%,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8)mm比(5.4±5.4)mm,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5±5.4)mm Hg比(11.5±3.9)mm Hg,舒张压(10.8±3.6)mm Hg比(8.9±4.3)mm Hg,均P>0.05)].结论在小样本观察中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至少等同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高脂饮食)、肥胖和吸烟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感染或免疫异常可能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性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 CP的微生物学特征 CP是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只有一个血清型,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万的蛋白为其特异性抗原,其代表株为TWAR[2].CP在细胞中培养生长,经吉姆萨染色后,可出现衣原体独有的生活环,其细胞内的包涵体呈现圆形且致密,不含肝糖原,碘染色阴性。其自身不能产生三磷酸腺苷,要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内,利用细胞的能量和营养进行繁殖。血清学上能用单克隆抗体鉴别CP的特异性。 TWAR DNA的G+C 含量为 40%[3],这一数值提示其在衣原体属的范围内。已经证明CP不含有染色体以外的DNA(即不含质粒)。在细胞中培养时,35℃优于37℃,在接种标本之前,先用DEAE-葡聚糖处理宿主细胞,接种后的单层细胞经过离心沉淀,加入抗代谢物放线菌酮于含有体积分数为0.10小牛血清的Eagle MEM培养液中,可促进其生长[3~6]。  相似文献   
3.
邱杰夫  葛长江  骆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39-1939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42例到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年龄53~90岁,男21例,女21例),分别于急性期(<6天,n=27,年龄53~87岁)和亚急性期(6~20天,n=15,年龄51~90岁)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同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20例其他非凝血及血栓性疾病患者(年龄61~87岁)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期未见升高(<0.5mg/L),而在亚急性期显著升高(≥0.5mg/L,0.5~2mg/L),亚急性期与对照组(<0.5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急性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正常值为<0.5mg/L)。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纤溶系统显著激活并非在急性期,而是在亚急性期。这也为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短期(3~6个月)与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病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无症状心肌缺血,均为原位血管病变。临床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再血管化治疗、严重出血、净不良临床事件(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英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Detsky评分均大于5分。共计25 949个病例,随访率97.9%。两组在全因死亡(OR=0.86,95%CI 0.71~1.05,P=0.14)、心源性死亡(OR=0.94,95% CI 0.70~1.25,P=0.67)、支架血栓形成(OR=1.36,95%CI 0.94~1.98,P=0.11)、卒中(OR=1.01,95%CI 0.71~1.42,P=0.98)、靶病变再血管化(OR=0.121,95%CI 0.94~1.55,P=0.14)及净不良临床事件(OR=0.98,95%CI 0.83~1.14,P=0.75)均无明显差别;短期组随访期间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长期组(OR=1.27,95%CI 1.02~1.59,P=0.04),长期组严重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OR=0.69,95%CI 0.50~0.95,P=0.02)。亚洲人群研究结果:长期治疗组全因死亡高于短期组(OR=0.72,95%CI 0.53~0.97,P=0.03),两组严重出血无明显差别。结论 依据限定的临床观察终点,短期双联抗血小板疗效不劣于长期组;7项亚组人群研究,长期组全因死亡率高,不排除与样本量偏少产生的偏移及(或)人群的个体差异有关,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结果可作为临床工作警示,依据患者出血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个体化调整双联抗血小板周期。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大多数冠心病的首选方法,然而,支架作为异物在血管壁内诱发血小板黏附和活化凝血过程,以及支架置入过程中高压扩张和非顺应性球囊的扩张使血管受到的损伤更大,为抗血栓治疗提供了基础[1],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S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补体系统标记物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AHI≥15的患者分为OSA组(63例),其余为对照组(104例),比较入院时既往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血清CRP、C1q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等。 结果 OSA组Gensini评分[27.00 (26.80, 49.20)vs 20.00 (19.56, 28.19), P=0.039]、CRP[1.63 (1.43, 7.34) vs 1.42 (1.10, 4.21) mg/L, P=0.001]、C1q[(187.95±29.73) vs (176.18±29.70) mg/L, P=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AHI与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 (r=0.367,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HI (P=0.001)、CRP (P=0.015)和C1q (P=0.006)是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OSA患者血清CRP和C1q水平显著升高,且OSA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CRP和C1q有望预测OS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rvos)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低、中及高危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评价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64层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IVUS、MDCT和QCA分析61例UAP患者(低危组17例,中危组33例,高危组11例)71支病变血管.分析比较3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学特点.根据IVUS斑块回声的强度,将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计算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并分为≤50%、51%~74%及≥75%3类病变.以IVUS结果为标准,评价QCA计算血管狭窄程度的可信性,MDCT诊断3类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斑块成分诊断的可靠性.结果 QCA可估计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的斑块负荷(低危组r=0.768,P<0.01;中危组r=0.721,P<0.01).高危组患者血管重构明显(冠状动脉重构指数=1.21±0.31),QCA低估了IVUS的斑块负荷[分别为(67±14)%、(75±16)%,r=0.551,P<0.01].MDCT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87.8%-96.3%),但无法区分典型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纤维帽(kappa=0.245)及脂质核(kappa=0.235).3组患者IVUS斑块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危险度程度的增加,软斑块比例、血管正性重构程度、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破裂及血栓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QCA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价UAP低危和中危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会低估高危组患者的病变程度.MDCT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非常高的阴性预测值可用于排除冠心病,但是无法可靠地区分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纤维帽及脂质核.IVUS检查显示软斑块、正性血管重构和最小管腔面积<4mm~2者可能为UAP高危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丹香冠心注射液。分别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支架的临床和造影随访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516例应用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支架的患者,于置入支架9个月(±2个月)后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尽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观察患者MACE事件总发生率;同时观察糖尿病亚组的治疗效果;初步评价各种类型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钙化病变、开口病变、小血管病变、急性闭塞病变、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效果;评价药物支架对于以上各类病变的疗效。结果516例患者共置入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支架872枚,成功率为99.5%,其中随访到482例,随访率93.4%。随访到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发生率为3.5%。造影随访共239例患者,占总例数的46.3%,再狭窄率为11.3%。糖尿病亚组再狭窄率为14%。并对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小血管病变、钙化病变、急性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再狭窄病变分别进行了描述。结论大样本研究显示应用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支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糖尿病亚组患者应用国产药物支架效果良好、初步判断国产药物支架对于弥漫、开口、小血管、再狭窄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左主干病变、分艾病变的疗效提示有益的结果,需要继续总结观察。  相似文献   
10.
真实临床条件下CypherTM支架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在真实临床条件(realworld)下使用西罗莫司(雷帕霉素)药物CypherTM 支架的疗效。方法 入选我科自2 0 0 2年1 2月至2 0 0 4年5月所有应用CypherTM 支架的患者,共2 6 3例,于支架置入后8±2个月,电话及门诊随访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价糖尿病亚组及各种类型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钙化病变、开口病变、小血管病变、急性闭塞病变及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2 6 3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 0 0 % ;随访2 4 6例,失访1 7例,随访率93 5%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1 0例,发生率为3 8%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 39例,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 0 1 % ,其中糖尿病亚组为1 2 . 9% ,弥漫病变为1 0 . 0 % ,开口病变6 9% ,慢性闭塞病变1 1 . 1 % ,小血管病变1 1 . 3% ,急性闭塞病变0 ,钙化病变9 1 % ,A型病变8 7% ,左主干病变2 2 . 2 % ,分叉病变1 8 .8% ,再狭窄病变1 1 . 1 %。结论 在真实临床状态下,CypherTM 支架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弥漫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小血管病变,开口病变,钙化病变,A型病变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对于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和再狭窄病变,提示有益的疗效,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