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冠心病微血栓与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血栓是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标志,我们发现冠心病人微循环中出现微血栓者高达23.9%,且与病人的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有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探讨冠心病微血栓形成机理及与临床的关系,我们对冠心病有微血栓者及无微血栓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测定,并与健康人作对照。  相似文献   
2.
微血栓是冠心病微循环中的重要病理改变。我们对52例球结膜微循环中有微血栓的冠心病者,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简称肝素组),并设丹参治疗组(简称丹参组)作对照,密切观察微血栓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微血栓与血液流变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冠心病人微循环中微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尚未见的报道.而微血栓是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标志,冠心病人微血栓的发生率为22.2%[1]。我们对冠心病人有微血栓及无微血栓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并与健康人作对照,借此探讨冠心病微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正常人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8.19岁。经体检、血、尿常规、血僚、血脂、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者.2.冠,G病无…  相似文献   
4.
在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大鼠中发现,血浆TXB_2含量明显升高,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强,并有血小板性微血栓形成。上述变化的出现与心电图的异常间呈显著正相关。讨论了它们在引起心肌损伤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高分子右旋糖酐(MW.10万)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循环血中出现微血栓的微循环障碍模型,用微循环电视显微镜观察微血栓的形态与结构,分析微血栓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微血栓与ST段的变化间呈正相关,对其意义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6.
精氨酸L-Arg是合成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NO的前体物质.DERF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它是一种很强的舒张血管物质,可降低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4],目前已有报道.但EDRF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则少见报道.我们用精氨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进行治疗,并对EDRF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了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发现精氮酸作用后的EDRF水平增加,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改善,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1正常对照组:WKY大鼠7只,…  相似文献   
7.
对冠心病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5例,简称血栓组)及无微血栓者(14例,简称无栓组),在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进行了TXB2、6-K-PGF1α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1;冠心病者TXB2、6-K-PGF1α及二者比值(T/6),均较正常人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2.血栓组TXB2明显升高,与无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二组间6-K-PGF1α及T/6无明显差异(P>0.05);3.血栓组治疗后,77.7%微血栓消失,症状缓解,心电图正常或明显好转,血中TXB2也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6-K-PGP1α及T/6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1.冠心病微循环中微血栓的形成与其TXB2显著升高密切相关。2.冠心病患者血中TXB2浓度、微血栓与症状及心电图之间关系密切;小剂量肝素对血栓治疗效果明显,冠心病微血栓可作肝素治疗的明确指针。  相似文献   
8.
将球结膜微循环中有微血栓的冠心病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小剂量肝素(50mg静滴,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及丹参治疗(10ml静滴,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密切观察微血栓变化及其与症状和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肝素治疗微循环中有微血栓,心电图有心肌损害的大鼠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我们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的方法,复制有微血栓及心电图异常的大鼠模型,用肝素或盐水作对比治疗,结果显示:肝素治疗后,心电图有非常明显改善,提高的ST段基本恢复,原升高的血粘度,明显降低,肠系膜中红细胞的粘测、聚集明显减轻,微血栓数目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心肌缺血,缺氧改善的基础。但对此种“大鼠作心肌细胞膜上 Na~(+)- K~(+)- ATP酶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此酶活性有上升趋势,与盐水组相比,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提示心肌细胞膜上Na~(+)泵的恢复较心电图改善,微血栓减少慢,强调在用肝素治疗后,心电图改善之初,还需加强心肌保护,促使心肌细胞膜上纳泵的早期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微循环中做血栓的变化。按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按1992年全国统一的溶栓方案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对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记录溶栓前后的微血栓数量,并与溶栓结果对比分析。其中16例AMI溶栓治疗后再通者13例,再通率81.25%。溶栓前微循环中有微血栓者11例,溶栓后仅有3例。微血栓出现率由溶栓前的68.75%下降至溶栓后18.75%,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01)。13例再通者无一例再出现微血栓。可见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肯定,对消溶微血栓有显著作用。可把微血栓作为尿激酶治疗AMI后冠脉再通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