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弯曲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温血动物体内,其中以家禽、家畜、野禽的带菌量多,人主要通过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及其制品和水源患病[1]。弯曲菌病是一种引起以急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黏膜淤斑等,出现败血症[2-3]。弯曲菌病在出现发热之前,甚至在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常可能出现缓解[4]。近年来,弯曲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ICU脓毒症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进行动态监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入住本院ICU诊断为脓毒血症患者42例作为实验组,非脓毒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 d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并用ROC曲线评价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脓毒症患者组第1、3、5、7 d血清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逐渐下降,第5 d显著下降,但到第7 d仍保持一定水平。ROC曲线评价血清PCT、CRP诊断脓毒症效能显示,其AUC分别为0.977、0.910。分别以CRP=3.625 mg/L、PCT=1.84 ng/m L作为最佳截断值时,其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效果最佳。结论:对ICU脓毒症患者行血清PCT、CRP监测,其结果对脓毒症的诊断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95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99例,阳性率为7.98%,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48.24%;革兰阳性菌85株,占42.71%;真菌18株,占9.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该院1056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A)。结果 1056例腹泻患儿RV-A阳性率为32.8%(346/1056);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34.4%(242/704)、29.5%(104/252),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0.5~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56.8%),0~0.5、>2~4、>4~6岁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3.1%、25.0%、16.7%。全年以1~3月及10~12月为感染高发期。结论 RV感染阳性率无性别差异,以0.5~2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且好发于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8例BSI患者(试验组)和58例非BSI患者(对照组)血清PCT、hs-CR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T、hs-CRP对BS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PCT、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hs-CRP诊断BSI的ROC AUC分别为0.902(95%置信区间:0.850~0.955)、0.706(95%置信区间:0.611~0.801),以2.24ng/mL作为最佳截断值时,PCT对BS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6%、91.4%、90.0%、80.3%。以64.83mg/L作为最佳截断值时,hs-CRP对BS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62.1%、54.4%、59.5%。结论血清PCT、hs-CRP定量检测在BS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PA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 121株PA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中医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等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约占69%。PAE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为84.2%和82.1%;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哌拉西哌、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50%~60%之间,且呈下降趋势;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仅为3.6%和1.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呼吸内科合理用药.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呼吸内科送检的感染患者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采用MicroScan NC31、NC33鉴定药敏复合板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对常用的25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出19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占96.4%,铜绿假单胞菌对加替沙星较敏感,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在10.0%~15.0%;对头孢他啶等其他11种药物的敏感率在60.0%~85.0%;14种抗菌药物中4种抗菌药物敏感率下降9种抗菌敏感率略有上升,加替沙星尚未出现耐药现象. 结论 医院呼吸内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控制较好,临床应继续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