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粤北人民医院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2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调查性别、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是否吸烟、单/多发椎体转移、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治疗状况等11项临床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生存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2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3、6、12、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1.9%、75.7%、69.5%、65.9%;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吸烟、椎体转移数量、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是否治疗、对肿瘤的态度等6个变量与患者生存期存在相关关系(P<0.05);是否吸烟、椎体转移数量、是否治疗以及对肿瘤的态度是影响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治疗状况,椎体转移数量以及对肿瘤的态度等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生存有重要影响,可以作为预后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A组)22例33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新鲜组)12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亚急性组)10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6周(陈旧组)11个椎体;采用低黏度骨水泥(B组)14例20个椎体,新鲜组7个椎体,亚急性组7个椎体,陈旧组6个椎体。术后通过CT的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在影像工作站上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并利用工作站的相关功能对骨水泥及椎体进行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系数。结果 A、B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在椎体内主要表现为呈团块样伴边缘毛刺样分布,B组骨水泥多呈蜂窝状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鲜组骨水泥渗漏明显低于B组新鲜组(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系数均随着骨折至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使骨水泥在椎体内获得最大的弥散,应选择在骨折的急性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1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术前及术后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外用、西乐葆及乐瑞卡口服,对照组采用曲马多肌注、氟比洛芬酯静滴或者帕瑞昔布静注,记录术后6、24、48小时静息痛的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小时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后的VAS评分,行术后24、48小时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查,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夜间睡眠良好,术后6、24、48小时静息痛的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小时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后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观察组均值>对照组均值,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患者均无局部皮肤坏死及皮疹,伤口愈合顺利拆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0.05)。结论:2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效果,外敷及口服镇痛方案具有使用更方便,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水泥的分布与弥散上有差异。 目的:分析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4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2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A组),5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B组),14例进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C组)。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将A、C组进行亚组分析。通过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弥散。 结果与结论:3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相对弥散面积及相对弥散体积无明显区别,均能较好地弥散到上下椎板并越过椎体中线。3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一定范围内,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弥散体积呈正相关;A、C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随骨水泥注射量的增多而降低,随骨折到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与骨水泥的黏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7年髋臼后壁及髋臼顶骨折的36例患者,观察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结果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24例,复位满意10例,复位欠佳2例,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固定愈合,内固定无松动,骨折移位2例,髋臼顶再骨折1例,评定关节功能参照Epstein标准,关节功能优22例,良8例,一般4例,差2例,结论涉及髋臼顶的髋臼后壁骨折不仅需要解剖复位,还需要对髋臼顶进行坚强的固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