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瘘是十二指肠损伤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导致营养不良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本研究应用生长抑素预防十二指肠损伤修补术后肠瘘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检测CK20 mRNA的意义.方法 对4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注射美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用一步法Real-time RT-PCR检测前哨淋巴结CK20 mRNA表达以确定转移病灶.结果 4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成功确定了前哨淋巴结47例,共115枚,每例1~5枚,平均2.4枚/例,检出成功率为95.92%.47例患者前哨淋巴结中,常规病理学证实有11例为肿瘤细胞所浸润,阳性检出率为23.40%;一步法Real-time RT-PCR检测有20例CK20呈阳性表达,阳性检出率为42.55%.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一步法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表达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13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89年1月至2003年7月期间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术6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改良憩室化术4例(3例缝扎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1例,T管引流及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结果治愈1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十二指肠瘘,另1例死于肝功能不全。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处理非常重要;缝扎十二指肠的改良憩室化手术是治疗重症十二指肠损伤的一种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并和良性组织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中P^16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组织,且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有关。提示P^16的表达检测可作为胰腺癌辅助诊断及预后评定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izzy综合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通过28例Mirizzi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各种手术治疗。结果 28例中23例I期手术治愈,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I型2例,1例误扎胆总管,1例胆总管横断,Ⅱ型2例,Ⅲ型1例不同程度漏胆汁,均治愈无死亡。结论 Mirizzi综合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B超、PTC、ERCP、MRCP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中极易发生胆管损伤而致严重并发症,应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外科治疗。Mirizzi综合征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局部联合应用尿激酶及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病 ,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 2 0 %。其治疗方式有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二种 ,传统的溶栓治疗采用全身给药途径 ,但因受到药物剂量的限制 ,溶栓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发生凝血功能改变。 1999年 2月— 2 0 0 3年 11月我们对 34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局部联合应用尿激酶及肝素的方法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2 3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5 2 .7岁 ,病程 3h~ 8d ,平均 4 .2d。发病诱因 :手术 5例 ,分娩 3例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7.
近10年豫北地区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10年来豫北地区胃癌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以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于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 09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2组:前5年组(n=433)和后5年组(n=657),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理学特征构成情况及年龄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前5年组患者年龄为15~83岁,平均为(57.60±10.84)岁,男女比为3.71∶1;后5年组患者年龄为18~82岁,平均为(58.95±10.81)岁,男女比为2.84∶1。2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无明显变化(P0.05)。②2组患者的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贲门胃底部居多,2组相比,后5年组胃窦癌有下降趋势,胃体癌有上升趋势(P0.05),贲门胃底癌变化不明显。③2组患者中贲门胃底癌患者平均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窦癌、胃体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恶性胃癌患者(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和低度恶性胃癌患者(高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前、后5年组相比,后5年组中高度恶性胃癌患者比例升高,而低度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下降(P0.05)。⑤在所有患者中,早期胃癌构成比例明显偏低(P0.05),浸润深度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贲门胃底是豫北地区胃癌的多发部位;贲门胃底癌发病年龄较大,胃窦癌和胃体癌相对较年轻;高恶度胃癌好发于青年人,而低恶度胃癌好发于老年人;早期胃癌患者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肝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6 4 4 .6± 94 90 5 .4 )copies/ μgRNA ,伴有肝外转移的 13例 10 0 %为阳性 ,平均水平为 (1385 6 9.2± 15 94 99.3)copies/ μgRNA。 结论 伴有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呈高水平表达 ,甲胎蛋白mRNA可作为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 (AFP)mRNA是肝组织的一个特异性表达基因 ,近年来发现其在部分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呈阳性表达 ,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1,2 ] 。我们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对不同肝病患者的外周血AFPmRNA进行了定量检测 ,以探讨其在诊断肝癌微转移病灶的可行性。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11例肝病患者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 ,男 74例 ,女 37例 ,平均年龄 4 2 7岁 ,均经血清学检测、B型超声、CT、病理学等确诊 ,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 5 6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17例、肝硬化患者 2 1例、肝血管瘤患者 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超低位吻合与低位吻合术的优劣,为临床直肠癌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下段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低位吻合术式,对照组采用超低位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比较,观察组排便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期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吻合术与低位吻合术比较,术后短期的排便功能有明显差异,但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期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且超低位术式保留了患者肛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