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安阳师范学院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的现状,分析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特困生的生活质量。方法:于2005-04-21/26随机抽取安阳师范学院评定出来的特困生(由生活困难的学生个人提出申请,按照7%的比例,经过班级的民主评议,以系为单位初步评定,学院领导审批)160名,男生70名,女生90名;年龄18~24岁,平均21.6岁。采用欧洲晴雨表式调查、梯形量表(采用11级制评分标准,梯子底部记0分,以1分的级差依次向上推进,梯子的顶部记10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生活压力越大)对150名师范学院特困生进行无记名测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60分,收回有效问卷150份,男生62份,女生88份。①有71.5%的特困生对目前生活比较不满意或不满意。②在对生活质量评价中,有大多数特困生认为他们5年前和目前的生活处于中下等,91.3%的特困生认为自己在5年后能过着中上等的生活。③特困生对生活质量评分:5年前为4.19±1.98、目前为4.03±1.82、5年后为8.34±1.41.5年前与目前的生活质量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5年前、目前生活质量与对5年后的生活期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男、女特困生对目前、5年前、5年后生活质量的评价与预期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特困生对目前生活质量评定的均分与家庭经济困难事件、被人歧视事件呈显著性负相关(r=-0.276,-0.288,P<0.01)。结论: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中的生活质量与对生活的满意度都比较低,这与特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自我感觉)被人歧视有关;他们对5年后生活质量有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于2005-10-12/25从安阳市小学教师新教材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另于2005-10-15/16从安阳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00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压力感受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小学教师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中学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试卷86份。①68.4%的中小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有25.8%的中小学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心理压力。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1,-0.371,-0.276,-0.283,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压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安阳师范学院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的现状,分析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提高特困生的生活质量。 方法:于2005—04—21/26随机抽取安阳师范学院评定出来的特困生(由生活困难的学生个人提出申请,按照7%的比例,经过班级的民主评议,以系为单位初步评定,学院领导审批)160名,男生70名,女生90名;年龄18-24岁,平均21.6岁。采用欧洲晴雨表式调查、梯形量表(采用11级制评分标准,梯子底部记0分,以1分的级差依次向上推进,梯子的顶部记10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生活压力越大)对150名师范学院特困生进行无记名测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共发放问卷160分,收回有效问卷150份,男生62份,女生88份。(1)有71.5%的特困生对目前生活比较不满意或不满意。(2)在对生活质量评价中,有大多数特困生认为他们5年前和目前的生活处于中下等,91.3%的特困生认为自己在5年后能过着中上等的生活。(3)特困生对生活质量评分:5年前为4.19&;#177;1.98、目前为4.03&;#177;1.82.5年后为8.34&;#177;1.41.5年前与目前的生活质量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5年前、目前生活质量与对5年后的生活期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男、女特困生对目前、5年前、5年后生活质量的评价与预期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特困生对目前生活质量评定的均分与家庭经济困难事件、被人歧视事件呈显著性负相关(r=-0.276,-0.288,P〈0.01)。 结论: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中的生活质量与对生活的满意度都比较低,这与特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自我感觉)被人歧视有关;他们对5年后生活质量有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1],它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有密切的关系[2],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揭示心理问题发生原因的重要心理参数[3-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深入研究农村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状况非常必要。笔者通过对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以期为促进农村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10月8-30日,从参加安阳市新教材培训的市郊农村初中教师中,整群分层抽取30岁以下青年教师220名为调查对象。收回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初中青年教师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与情感体验、社会支持、心理压力的关系,为提高初中青年教师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05-10-08/2005-10-30从参加安阳市新教材培训的初中教师中,按所在培训班等额且按座位顺序由前至后随机整体抽取200名初中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教师100名,女教师100名。采用梯形量表(问题是:假定梯子的顶部代表你可能过上的最好生活,梯子的底部代表你可能过上的最差生活。你认为目前、5年前、5年后你的生活处于梯子的什么位置?采用11级制评分标准(从0~10),梯子底部记0分,以1分的级差依次向上推进,梯子的顶部记10分。)、欧洲晴雨表式调查、情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压力感受调查问卷测试初中青年教师对目前、5年前、5年后生活质量的评价与预期,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社会支持及心理压力。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3份。①初中青年教师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7.2%。②初中青年教师5年前与目前的生活质量得分、目前生活质量与对5年后的生活期望得分差异均显著[(4.28±2.79),(5.32±2.28)分,t=4.55,P<0.01;(5.32±2.28),(8.35±2.05)分,t=-18.66,P<0.01];初中男青年教师5年前的生活质量评价均分低于女教师,差异显著[(3.51±2.89),(4.98±2.53)分,P<0.01];农村初中青年教师5年后的生活质量预期均分高于城市初中教师[(8.74±1.51),(8.11±2.23)分,P≤0.05]。③初中青年教师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心理压力、情感体验的相关分析结果,目前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正向情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1,0.160,P<0.05),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r=-0.235,P<0.01);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201,P<0.01)。结论:初中青年教师生活质量各指标均属于中等水平。初中青年教师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正向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怀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66-167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 于2005-10-12/25从安阳市小学教师新教材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50名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另于2005-10-15/16从安阳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班中,随机整体抽取100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压力感受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 小学教师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中学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试卷86份。①68.4%的中小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有25.8%的中小学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心理压力。②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1,-0.371,-0.276,-0.283,P〈0.01)。结论 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较大,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压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制订提高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15名更年期女性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更年期女性SCL-90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10个因子除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外(均P<0.01),其余8个因子分类似(均P>0.05)或显著低于常模(P<0.01);城市更年期女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6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P<0.01),仅偏执因子分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SCL-90各因子评分与EPQ各量表(除E量表与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P量表与其他,L量表与躯体化、强迫症状外)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城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对农村更年期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