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脾结核常合并于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种表现,一般诊断较为困难,但超声检查对诊断脾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我院1996-02~2005-04收治的2 651名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淋巴结结核及其他结核病例中合并的11例脾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年龄12~76岁,平均(44±2)岁;男性8例、女性3例。11例均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的结核,部分患者合并有多脏器结核。1.2方法:本组作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对发现脾脏内有异常回声者进行彩色血流检测。超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对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EP-BYO 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机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11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支的血流变化,癌栓回声改变及癌栓大小的改变等。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门静脉内癌栓回声增强,癌栓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门静脉血流改善。部分原来连续不稳定的血流信号变为连续稳定的血流信号。结论:用FEP-BYO 2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具有安全无痛苦、疗效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高强度超声聚焦(简称HIFU)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FEPBY_02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仪对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体外超声聚焦治疗。结果 35例大小不等的胰腺癌肿块治疗3~10次后,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短时内消失或减少率达92.5%,生存时间延长,患者原有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结论 HIFU治疗胰腺癌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能使瘤体缩小,延缓生长,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无创,治疗安全性高,是临床治疗可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脂肪瘤病变中的诊断。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例乳腺脂肪瘤的二维图像、回声、形态、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全部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脂肪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脂肪瘤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5 7岁 ,因右上腹持续性绞痛 ,疼痛不扩散 ,伴恶心、呕吐而入院 ,右上腹有肌紧张 ,胆囊区压痛 ,莫非氏征阳性。B超见 :胆囊 9.2cm× 4.4cm× 0 .4cm ,囊壁略增厚 ,欠光滑 ,形态规整 ,内可见结石光团数个 ,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 0日后 ,病人突感右上腥痛 ,持续数分钟后缓解 ,无发热 ,行B超检查见 :胆囊大小 11.7cm× 5 .3cm× 0 .8cm ,胆囊明显肿大 ,囊壁增厚 ,形态不规则 ,胆囊前壁可见 1.5cm的连续中断 ,与肝之间形成 5 .1cm× 2 .6cm的低回声区 ,似有包膜 ,内可见散在的强光团 ,光斑 ,无声影 ,胆囊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介入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首先对临床提示有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27例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普多谱勒等超声显象技术进行探查,明确假性动脉瘤的存在,并显示假性动脉瘤瘤口后,在超声引导下用探头或手指进行压迫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全部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率100%。27例在超声明确定位下行压迫治疗,时间30~60 min,全部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假性动脉瘤可靠而直接的有效方法,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某些病种如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等在高压氧治疗中需用一级供氧装置,而使用舱内配备的一级供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宫颈纳博特腺囊肿,探讨HIFU治疗宫颈纳博特腺囊肿的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5月,8例宫颈纳博特腺囊肿患者自愿接受HIFU治疗,在治疗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8例宫颈纳博特腺囊肿经过1~2次治疗后,囊肿在1~3周内全部消失,追踪3个月~1年均未复发。结论HIFU治疗宫颈纳博特腺囊肿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流行趋势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从2008—2010年共分离出5 138株病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及中段尿,三者之和占年度的85%以上;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3年间分别占感染菌株分离率的73.6%、70.2%、62.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均在6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0.8%以下;非发酵菌对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19.6%以下;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内感染标本的来源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感染的流行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状况十分严重,临床对产酶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亚胺培南治疗。对非发酵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选择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丁胺卡那进行治疗;对MRSA、MRSE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