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技术在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要治疗的卵圆孔未闭患儿,7例适合微创封堵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经导丝置入一体式封堵器关闭卵圆孔。观察7例患儿术前、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前、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术后上腔静脉流速,术后下腔静脉流速,术后是否有残余分流,术前、术后偏头痛发作频率。结果 7例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患儿二尖瓣及三尖瓣术后与术前反流程度相比无明显变化,1例患儿二尖瓣反流由术前的轻微变为术后的阴性,1例患儿三尖瓣反流由术前的轻微变为术后的轻度。7例患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7例患儿均无术后残余分流。7例患儿术前均有不同频率偏头痛发作,在接受卵圆孔封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随访患儿偏头痛发作频率,5例患儿偏头痛未再发作,2例患儿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封堵术在需要治疗的儿童卵圆孔未闭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适合微创封堵者可以考虑使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8例CHD合并IE患儿,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行心内感染灶清除术和心内畸形矫治术,其中8例于感染控制后手术,10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2~4周。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8a,无复发病例。结论: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尽早手术,对CHD合并IE患儿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范顺阳  张德银 《现代保健》2011,(33):147-148
本文根据临床教学的经验和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寻找医患沟通的障碍,探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方法,发现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医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进行换位思考,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倾听患者述说,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培养至第3代的HBMCs加入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原代HBMCs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其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细胞分别占87.5%、82.6%,CD31、vWF因子均阳性的细胞占71.2%。结论 HBMCs在VEGF、bFGF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CHD-PAH)儿童血浆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2(CFH-R2)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选取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收治的89例CHD患儿;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等);采用心导管测量CHD患儿肺动脉压,并根据肺动脉压值进行分组: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浆CFH-R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并比较各组间血浆CFH-R2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CFH-R2水平与肺动脉压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09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CHD组患儿89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血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患儿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浆CFH-R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儿中,无肺动脉高压组CFH-R2水平最高,重度组CFH-R2水平最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HD患儿肺动脉压与血浆CFH-R2水平负相关(r=-0.638,P0.05)。结论 CHD合并PAH患儿血浆CFH-R2水平显著降低,CFH-R2水平与肺动脉压呈负相关,有可能作为CHD合并PAH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病例,总结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6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8.5%;1例患者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症状危重,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应耐心细致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以降低误诊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纠治术的手术结果,探讨影响其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2001年9月至2011年9月收集的TAPVC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0例;年龄15 d~6.5岁[(4.27±8.63)个月];体质量4.0 ~21.0(6.33 ±2.70) kg.收集患儿住院病历、超声心动图和手术记录等资料.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对患者的手术年龄、体质量、TAPVC分型、术前急症、主动脉钳夹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57例TAPVC患儿纠治术中,围手术期死亡7例(12.2%).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与TAPVC纠治术病死率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P =0.035)、TAPVC分型(P=0.037)、术前急症(P=0.021)、主动脉钳夹时间(P =0.046).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急症是影响TAPVC纠治术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3).结论 TAPVC患儿术前急症会增加患儿术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的35例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35个月,体重3.5~12.5 kg,平均(5.2±2.2)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23例,邻近动脉导管处12例;其中3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3,0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0例伴有房间隔缺损,3例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2,例伴有法洛四联征。结果本组35例中,2例死亡,余3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7年,1例半年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家属放弃治疗,未进一步治疗。3例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术后再狭窄,继续随访中,其余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术前心功能差和术后长时间机械呼吸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狭窄是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患者主要的晚期并发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纠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35例3岁以下的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处理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14.2%,死亡原因:2例为重度低心排不能脱离体外循环,2例低心排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放弃治疗。结论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患儿肺血管病变早,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二尖瓣成型的效果,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及防止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3例院前误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例,总结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12例治愈,治愈率为92.3%;1例死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症状危重,表现不典型,与肺心病、哮喘等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极其相似,病情发展快,应尽早作X线或CT检查并及时处理,以降低误诊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