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6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灶分为内生型(Ⅰ型)和外生型(Ⅱ型),比较型别的差异性。根据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和病灶部位、大小、血供、表面肌层厚度及阴道流血情况,分别行甲氨蝶呤(MTX)+甲酰四氢叶酸(CF)或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ACE)杀灭胚胎、止血和预防出血;在宫腔镜或B超引导下,必要时+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根据杀灭胚胎治疗距清宫术的时间不同,分为≤7 d清宫和>7 d清宫两组,比较有关疗效指标。 结果Ⅰ型54例,Ⅱ型7例,Ⅱ型较Ⅰ型患者先期流产者多(为71%和11%,χ2=11.445)、包块平均直径大[分别为(4.3±1.2)cm和(2.4±1.3)cm,t=-3.612]、表面肌层薄[分别为(1.6±0.5)mm和(2.7±1.0)mm,t=2.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行UACE杀灭胚胎、止血54例,MTX+CF方案治疗7例;宫腔镜引导下清宫44例,B超监视下清宫6例,宫腔镜引导+腹腔镜监视下清宫7例,经腹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和UACE后病灶消失各2例。6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子宫切除病例。≤7 d清宫组的住院时间[(13±6) d]和血β-HCG转为正常水平时间[(18±7)d]短于>7 d清宫组[分别为(27±12)d和(31±11)d,t=-5.862和t=-5.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改善CSP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病情严重者应行介入疗法;病灶超声分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卡孕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雪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67-2468
目的:探讨卡孕栓阴道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近1年多来分娩有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高危因素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治疗。结果:试验组用卡孕栓产后出血量为(138.51士26.53)ml,无1例产后大出血,第三产程时间缩短,且无明显的升高血压或消化道症状;对照组出血量为(226.34士27.28)m1,2例发生产后大出血。结论:卡孕栓阴道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法对年轻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因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且年龄≤35岁的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缝合止血组(A组)37例和电凝止血组(B组)47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首次月经及6个月后的第一次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基础性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Fo)、卵巢间质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卵巢体积,术前、术后不同时点组内及两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在性激素方面,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lnizlng hormone,LH)水平、FSH/LH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首次月经周期第3天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2、FSH、FSH/LH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不同时点B组较A组FS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水平、FSH/LH比值在首次月经周期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SH/LH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超声方面,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与术前自身比较,F0、PSV、卵巢体积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各指标下降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均有影响,尤以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EphB4、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phB4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和EphB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与EphB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而且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EphB4有相关性。结论:HIF-1α和EphB4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细胞中XPC、ERCC1的表达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克服和预示NAcT耐受提供研究资料。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临床诊断为Ⅰb2~Ⅱb期的LACC患者77例,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显示宫颈癌细胞中XPC和ERCC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及各种临床和病理参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77例患者中有效60例,有效率为77.9%(60/77)。XPC和ERCC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定位均在细胞核,显示LACC中NACT无效者XPC蛋白的表达强于有效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NACT无效者ERCC1蛋白的表达强于有效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XPC、ERCC1蛋白表达存在高度一致,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s=0.418,P〈0.01)。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XPC和ERCC1异常表达参与了局部晚期宫颈癌铂类耐受过程,异常上调表达的XPC和ERCC1蛋白可导致对铂类为基础NACT的耐受。  相似文献   
6.
<正>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萎缩导致宫内节育器(IUD)在阴道内出现错位、嵌顿,给取器术带来了不便,妇女在取器时容易出现疼痛、生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1-2]。本院对绝经期取IUD手术的妇女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3月前来本院门诊取IUD的绝经期妇女90例,B超检查提示绝经后子宫附件,子宫内膜厚度≤4mm,宫腔内可见金属圆形  相似文献   
7.
MMP-9和TIMP-3在异位子宫内膜及卵巢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雪锋 《山东医药》2007,47(32):90-9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3在30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30例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发现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率最高,卵巢异位囊肿次之,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P〈0.01);TIMP-3在异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囊肿(P〈0.05);卵巢癌与卵巢异位囊肿组MMP-9/TIMP-3〉1,其他各组MMP-9/TIMP-3〈1。提示MMPO和TIMP-3在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及卵巢癌中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并失去平衡,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有类似的生物学基础,对卵巢异位囊肿应注意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患者96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患者21例(正常组),良性肿瘤患者26例(良性组),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交界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恶性组)。分析HIF-1α、iNOS和EPO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各指标对卵巢癌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恶性组的HIF-1α、iNOS和EPO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 <0.05),恶性组中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HIF-1α、iNOS和EPO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Ⅲ/Ⅳ期、中低分化卵巢癌阳性率更高。HIF-1α、iNOS、EPO蛋白单一及联合对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7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6(Klk6)、Her-2蛋白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增生期内膜、单纯性增生性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性内膜各19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38例中Klk6、Her-2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和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Klk6、Her-2蛋白、Ki-67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其他病变(P0.05),Klk6在不同肿瘤临床分期中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Klk6、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lk6、Her-2蛋白、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Klk6与子宫内膜癌分期相关,对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EphB4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 IF-1α和EphB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卵巢上皮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HIF-1α与EphB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 P < 0.05) ,而且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P < 0.05) 。H IF-1α的表达与EphB4有相关性。结论 HIF-1α和EphB4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