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以便对易感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4日~12月8日在发热门诊就诊,具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病人,采用RT-PCR法分别检潮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中甲型流感病毒的H1及N1核酸,H1及N1均阳性时判断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结果 2968例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 1878例,阳性率63.3%;男性患者1 510例.阳性率60.9%(919/1 510),女性患者1 458例,阳性率65.8%(959/1 458),经统计学分析,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10岁以下、11~15岁、16~2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分别占总阳性的24.3%(457/1 878),33.7%(633/1 878)和19.8%(371/1 878),随年龄增长感染的比例逐渐下降,整个"甲流"人群明显呈偏态分布,峰值出现在11~15岁的年龄段,而且25岁以下各年龄组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甲型H1N1流毒病毒阳性的病人中,2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阳性病人的77.8%.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故青少年和儿童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控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为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集180例健康人群与180例呼吸道感染未治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及厌氧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和治疗后患者咽部菌群密度的分布和呼吸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 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4.875 2±0.971 3,与健康组需氧菌密度5.193 1±1.091 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厌氧菌的密度为5.147 6±0.903 8,与健康组厌氧菌密度5.0917±0.922 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感染经5天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5.457 9±1.023 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菌密度为5.896 3±0.763 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组咽部的主要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菌、消化链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微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葡萄球菌、类杆菌、韦荣球菌、梭杆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菌群可失调,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严重失调;呼吸道抗感染治疗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严重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发生L型变异后生化反应有无变化。方法将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诱导株、自发变异株(不同形态和染色性的L型念珠菌)及恢复菌株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并与诱导前菌株的生化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在发生L型改变后,生化反应明显改变,恢复菌株的生化反应也很难完全恢复。结论对于发生L型改变的白色念珠菌其生化反应不能作为其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采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 200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301株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74株,占24.6%;大肠埃希菌36株,占12.0%;肺炎克雷伯菌31株,占10.3%;不动杆菌29株,占9.6%;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占10.9%;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了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0~12.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只有7.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88.9%和43.3%。结论: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占有相当的比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感染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老年股骨上端骨折预防褥疮系统护理法青岛市骨伤医院(266021)苏宝凤,张施龙,胡新,吕夫新洛阳矿山机械厂职工医院(471003)罗文秀,曼大枝主题词 股骨骨折/护理,褥疮/预防,病例报告护理质量要求褥疮发生率控制指标标准值为0%[1],虽然有“除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价值以及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546例HBsAg阳性病人血清标本中的L-HBs,乙肝系列及PreS1抗原,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546例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的373份,L-HBs阳性377份,PreS1抗原阳性305份,阳性率分别为68.3%,69.0%和55.9%,HBV-DNA与L-HBs相关良好,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例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235份,L-HBs阳性253份,PreS1抗原阳性204份,阳性率分别为57.6%,62.0%和50.0%,经分析HBV-DNA与L-HBs阳性率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eS1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HBV-DNA与L-HBs的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L-HBs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与HBV-DNA相关良好,而且操作简便,可以作为HBV-DNA检测的替代或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其遗传学特征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这种变异发生的机理。方法实验室研究中,利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生长环境、不同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诱导使其变异; 临床研究中,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胃液等标本中分离念珠菌变异株,并对以上变异株的形态特点、核结构、生化反应、耐药性、菌体组分、遗传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 菌体形态: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菌体可呈G+球菌状、G+杆菌状、G+长丝状、G-球菌状、G-杆菌状等; 核结构:电镜透射扫描证实念珠菌变异株失去真核细胞固有的核结构而呈原核生物样改变; 生化反应:在所观察的20项生化试验中有 5项不同; 药敏试验: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对原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完全耐药,而对原本耐药的普通抗细菌药物敏感,且耐药谱与普通细菌耐药谱相同; 菌体组分改变:经质谱仪鉴定念珠菌变异株和变异菌返祖株菌体组分有明显不同; 真菌最保守基因表达:采取PCR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真核生物最保守基因16S sRNA检测发现,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仍表达真核生物保守基因,由此可证明具有原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具有真核细胞的念珠菌。结论 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各种生物学特性与原核生物酷似。电镜观察具有明确亲缘关系的念珠菌标准菌株、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变异菌返祖株在核物质存在形式上确有质的改变,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腿及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山东省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66021)苏宝凤李华姜芬毕巧梅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系创伤等原因致肢体骨筋膜室压力增高、血循环障碍而继发肌肉、神经等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症侯群。本病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而严密的...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儿童血清中Ca,P,Mg,Cu,Fe和Zn的含量进行检测,以了解儿童各年龄段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将0~14 y儿童分为4组,取其新鲜血清分别用Bohui-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和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Ca,P,Mg,Cu,Fe和Zn含量检测。结果西安市男、女儿童间微量元素含量及各年龄组间Mg、Z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Ca,P,Cu和Fe含量差异显著(P<0.01或P<0.001);Fe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C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0~1 y组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01)。结论西安市儿童微量元素Ca、Fe、Zn和Cu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所以应注意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微量元素的补充,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