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联合检测NM23H1和p53在肝细胞癌原发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癌旁肝组织中,NM23H1表达最高,原发灶较其肝内转移灶表达高。提示NM23H1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低,预后较好;p53在癌旁肝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原发灶及肝内转移灶中呈显著高表达。提示p53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在肝原发灶及其肝内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H1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和肝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提示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NM23H1和p5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间相互或协同作用,即p53基因突变或失活后:NM23H1基因随之失活,从而导致NM23H1基因对肝细胞癌癌细胞转移抑制负调控作用的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的重要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RCA(Root Cause 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法),回溯性分析某国内大型三甲医院2012年—2013年上半年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成因,为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计划再次手术 RCA  相似文献   
3.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等抗酸药在预防应激性溃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正逐年降低。但随着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问题和潜在风险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指南和PPI预防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潜在风险,阐述尚存的争议和面临的挑战,包括确立统一的预防指征等问题,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乳铁蛋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及1000μg/mL乳铁蛋白对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不同浓度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浓度分别为0、0.1、1、10、100、200、400、600、800和1000μg/mL,在1、3、5、7d后分别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用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干预成骨细胞7、14、21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 1.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低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而高于100μg/mL浓度乳铁蛋白组其OD值随着乳铁蛋白浓度的增高而递减;2.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显示,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在干预第21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结论 100μg/mL乳铁蛋白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1000μg/mL的乳铁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水平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患者人工肝前的临床检测指标,对比血清AFP水平在人工肝后30、90、180 d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AFP对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以中位数将AFP分为高AFP组及低AFP组,分析APF与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93例患者,30、90、180 d生存组的的AFP分别为(231.0±286.2)ng/ml、(237.69±297)ng/ml、(229.44±286.46)ng/ml,死亡组AFP分别为(76.4±104.7)ng/ml、(103.13±116.99)ng/ml、(136.34±2.9.29)ng/ml,死亡组AFP均显著低于对应生存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39(0.611~0.867),0.675(0.550~0.801),0.653(0.524~0.781)。血清AFP中位数为110 ng/ml,生存分析发现高AFP组人工肝术后30 d(P=0.01)、90 d(P=0.04)及180 d(P=0.03)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低AFP组患者。结论血清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人工肝后生存情况的预测因子,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属某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旨在观察和分析医疗机构的主要绩效产出持续提升的有效机制。通过研究样本医疗机构绩效产出主体人员主诊医师的主要激励措施即医师费制度对绩效产出的促进机制,进而讨论机制的有效性与医院治理结构的内在关联。研究认为,组织治理和管理架构的有效设计促进产生了内生机制改善的持续动力——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保障了促进机制的持续和有效改善,而有效的促进机制保障了绩效产出的持续提升,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VTE患者160例及正常人群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的4G/5G的多态性。结果:PAI-1基因4G/5G三种基因型4G/4G型、4G/5G型、5G/5G型在VTE组的分布频率为42.50%、35.00%、22.50%,对照组分布频率为17.50%、43.12%、39.38%,VTE组与对照组4G/4G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PAI-1 4G/4G基因型(OR=3.398,95% CI=2.025~5.702,P=0.000)、吸烟(OR=1.447,95% CI=1.022~2.049,P=0.037)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TE组PAI-1 4G/4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证实了4G/4G基因型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病有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针刺治疗崩漏的取穴特点以及穴位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针灸推拿类所有针刺治疗崩漏的处方文献,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对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条文158条,其中复方28条,其余为单穴方,共涉及43个腧穴,频次439次。太冲穴、阴谷穴和三阴交穴为最常使用的腧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三阴交穴、太冲穴、气海穴、肾俞穴、中极穴。结论:古代针灸治疗崩漏的取穴方法对现代临床具有启示性,可为临床治疗崩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人脑胶质瘤相关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genes,MAGE)家族成员.方法 利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筛选显著差异表达且预后相关的MAGE基因,进而通过LinkedOmics、STRING、GO和KEGG等相...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