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2月初诊误诊的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因大阴唇及大阴唇外侧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充满液体水疱,部分水疱因摩擦后破裂,局部表现为鲜红色糜烂面就诊,病程3个月~4年。就诊初期误诊为尖锐湿疣3例、生殖器疱疹2例、血管角皮瘤1例,误诊时间2 d~5个月。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为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均给予液氮冷冻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复发,4例未复发。结论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前易误诊。当患者因外阴水疱、丘疹、结节就诊时,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手术史,掌握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早期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绵羊随机分为观察组(5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绵羊均通过髁突截骨术造成髁突矢状骨折,观察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对照组阻断翼外肌功能。观察两组绵羊术后4周、12周、24周新生骨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及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钙蛋白(osteocalcin ,OCN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 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上升,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降低( P <0.05);观察组骨小梁数量、厚度、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骨小梁间隙宽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各时段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宽度、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 P <0.05);观察组各时段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而对照组OCN mRNA、TGF‐β1 mRNA表达及阳性细胞百分比术后12周达峰值,24周陡然降低( P <0.05)。【结论】翼外肌对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髁突形态的改建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断面新骨的形成诱发或加重髁突畸形,导致关节盘或关节窝粘连,进而诱发颞下颌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1岁,颈背部皮下多个结节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内,肿瘤为2种不同细胞组成,中央细胞大,核嗜酸,淡染,外周细胞核小,深染,瘤体可见条索样结构。瘤体外周有纤维包膜。诊断:小汗腺螺旋腺瘤。治疗:手术切除并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舌鳞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舌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2例志愿者为对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6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TGF-β、IL-6分别为(1.46±0.41)%、(0.31±0.12)%,(123.36±21.20)pg/mL、(20.76±8.95)pg/mL,(215.80±21.52)pg/mL、(26.90±10.41)pg/mL,(17.32±8.02)pg/mL、(5.85±1.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比例、IL-17、TGF-β和IL-6水平随着舌鳞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1).TGF-β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26,P=0.021),IL-6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和IL-17均呈正相关(r=0.626、0.597,P=0.021、0.034).结论 Th17细胞和IL-17表达的增加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17细胞和IL-17因子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左手无名指桡侧不规则灰褐色斑块半年。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手无名指桡侧发现灰褐色小斑块,无痛痒,无红肿、溃烂。于2018年11月28日就诊我科。既往体健,无家族类似病史,否认日晒伤、接触砷制剂及使用免疫抑制剂。一般情况好,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系统查体无异常。术前常规检查(-)。皮肤科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面部多发黄白色丘疹伴瘙痒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可见一卵圆形囊肿,囊壁由鳞状上皮组成,囊内可见无定形物质及少量毳毛横断面或斜切面。因患者不接受治疗,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39岁, 因外阴红斑伴渗出5年余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侧大阴唇出现黄豆大小红斑, 质硬, 渗液明显, 自觉瘙痒, 搔抓后缓慢增大, 1年前增大至左侧大腿根部和右侧大阴唇, 无愈合倾向。1周前于社区医院诊断为湿疹, 予复方黄柏软膏外用, 无明显疗效, 遂就诊。个人史、既往史、过敏史无特殊, 家族无类似疾病, 祖父母因食管癌去世, 姑姑因肺癌去世。体检示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体检:外阴见一10.8 cm × 7.2 cm大小红斑, 表面渗出、糜烂, 覆黄色分泌物, 境界清楚, 边缘黑褐色, 浸润明显, 红斑范围左至大腿根部, 右至大阴唇外侧, 上至阴阜, 下至肛门下缘水平(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表面分泌物真菌镜检阴性。腹股沟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异常肿大。外阴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内异形细胞, 毛囊上皮中见大而圆、胞质淡染、胞核明显的Paget细胞, 簇集成团, 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B ~ 1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Ki67阳性(30%), 细胞角蛋白(CK)7阳性, 癌胚抗原局灶阳性, CK8/18阳性, P63、P4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