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措施,以降低眼内炎发生率.方法 分3个阶段对400只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眼进行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膜囊细菌培养1200例,阳性661例,阳性率55.08%,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528株占79.88%;未用抗菌滴眼液滴眼前培养400例,阳性306例,阳性率76.50%,经抗菌滴眼液滴眼、冲洗泪道结膜囊后,结膜囊细菌明显减少,滴眼液后1~3 d阳性率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菌株对头孢类敏感,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性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明显不同,男性阳性率为64.43%,高于女性的47.51%,71~8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对不同阶段结膜囊细菌分布种类及药敏试验研究分析,为探索减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膜囊细菌,预防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室与临床相关科室之间已形成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在医学领域尤其在医院中的地位。然而,要使医学微生物在临床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求微生物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紧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后,本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和洗手方法的正确性及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与贯彻手卫生规范前后比较,本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0.49%提高到51.08%,医务人员六步洗手法正确率从38.18%提高到70.91%,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合格率从85.83%提高到94.17%。结论通过贯彻手卫生规范和实施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医院手卫生设施得到改善,手卫生执行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全球性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成了大众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跟细菌室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细菌室的层面来寻求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对比,来评价同步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及门诊18 819例血清标本同步进行TP-ELISA法与TRUST法检测。结果在18 819例血清标本中,TP-ELISA法阳性1 156例,阳性检出率为6.14%;TRUST法阳性367例,阳性检出率为1.95%,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的同步检测,其优势互补,提高了检出率,避免了早期潜伏期梅毒的漏诊,又可进行梅毒疗程的观察和疗效的判断,进一步降低医院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白内障复明手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现状。方法:于2010-12/2012-12采集80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术中房水及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中房水细菌培养平均阳性率0.93%,不同时间点房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结膜囊细菌培养平均阳性率9.54%,不同时间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7.21,P<0.01)。术中房水污染细菌种类大部分与结膜囊细菌一致,阳性菌株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房水占60.00%,结膜囊占91.56%。连台手术>6台患者房水及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大于≤5台患者。药敏结果显示:房水及结膜囊大部分细菌均对头孢类较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耐药性较高。结论:术中房水细菌污染大部分来自结膜囊,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准备至关重要;术中结膜囊,甚至房水仍可能存在细菌,加强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有效地预防术后眼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最常见内眼手术之一.正常人结膜囊中存在细菌菌落,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有一伤口经过结膜囊与内眼相连;而由于眼组织结构的特殊性[1],角膜、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给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眼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极难控制,造成视力丧失,甚至整个眼球破坏. 白内障手术引起内眼炎的报道不断发生,白内障手术造成的内眼感染恶性事件国内也时有报道.我们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细菌污染的种类和药敏现状,总结预防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的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控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影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12/2012-12在本院住院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滴眼药水后、术眼准备后3个时间点,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与年龄、性别、眼别、职业、滴眼天数、干预方法等因素相关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干预方法等因素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关联,职业、眼别、术前滴眼天数对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影响不大。结论:影响结膜囊细菌培养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干预方法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影响至关重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房水污染的途径,探索减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的措施。方法: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2个阶段的807例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中结膜囊及房水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中结膜囊细菌培养1 614例次,阳性154例,阳性率9.54%,术中不同时段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水细菌培养1 614例次,阳性15例,阳性率0.93%。干预后术中结膜囊和房水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阳性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90%。连台手术>6台患者结膜囊及房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大于≤5台患者(P<0.01)。结论:房水污染细菌培养研究为临床上探索预防控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污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术后内眼感染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