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简称"单采")对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105例恶性肿瘤患者(Ⅰ~Ⅲ期30例,Ⅳ期75例)单采前后和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Ⅰ~Ⅲ期肿瘤患者CD4+细胞比例为(31.4±10.4)%,对照组为(39.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Ⅰ~Ⅲ期肿瘤患者CD3+CD56+细胞比例为(9.9±6.0)%,对照组为(13.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Ⅲ期肿瘤患者CD4+/CD8+比值为1.2±0.7,对照组为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Ⅳ期肿瘤患者CD3+细胞比例为(64.0±9.3)%,CD4+为(28.4±9.2)%,CD4+/CD8+比值为1.1±0.6,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P值均<0.001。Ⅰ~Ⅲ期肿瘤患者CD8+细胞比例为(30.5±11.6)%,Ⅳ期为(29.1±10.1)%,Ⅰ~Ⅲ期CD19+为(14.0±8.6)%,Ⅳ期为(17.4±8.3)%,Ⅰ~Ⅲ期CD4+CD25+为(3.8±1.6)%,Ⅳ期为(5.5±2.7)%,与对照组比较均上升,P值均<0.05。恶性肿瘤患者单采后第1天与单采前相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下降,P值分别为0.048和0.035,血小板下降显著,P<0.001;单采后第3天与单采前相比,血常规各项指标无差异,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随临床分期增加愈发明显;单采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常规及细胞免疫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经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胰腺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DC-CIK细胞治疗3个月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均P<0.05),CD4+/CD8+比值升高\[(1.1±0.7) vs (1.5±0.9),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在治疗后1个月\[(382.8±277.7) vs (213.8±214.6),P<0.05\]和治疗后3个月\[(213.8±214.6) vs (1540±118.2),P<001)持续下降。24例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其中3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7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125%,疾病控制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33%,9个月生存率为2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 3~4级不良反应。 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产生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4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细胞通过结肠癌细胞株COLO 320或直肠癌细胞株HCT-116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结直肠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2%,疾病控制率为60.6%;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31%,3年生存率为31%;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56+ NK细胞、CD4+CD25+ Treg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 (P=0.015)、治疗次数 (P=0.037) 及治疗前CEA值的正常与否为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 (P=0.024) 和年龄 (P=0.015) 与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产生临床获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同步化疗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自体CIK细胞输注同步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7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后客观有效率(CR+PR)88%。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3^+CD4^+比例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降。治疗后血清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同步输注联合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艾月琴 《全科护理》2013,(27):2547-2548
总结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术中配合,从而提供手术配合中的护理经验与适宜方法。主要采取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物品与仪器,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配合腔内器械的使用,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 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 (29.49±8.16)%;f=-3.340,P<0.01],CD4 +/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 vs (1.21±0.74)%;t=2.785,P<0.05],CD3+、CD3+ CD4+、CD3-CD56+、CD4+ 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DC-CIK治疗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多肽组合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0例黑色素瘤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58%,3年生存率为52%,5年生存率为4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23个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26 3),CD3+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2 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细胞治疗疗程、TNM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LDH水平为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清LDH水平与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以延长黑色素瘤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前后访视对护士工作质量及不同民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由病房护士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长安排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作为患者的责任护士,共同负责患者手术前后访视及术中配合工作。术前1d在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术后2~3d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访视时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手术情况的交代。观察所有患者麻醉前收缩压及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手术前患者情绪状态、术后一般情况及护士的工作状态。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30.607、31.843,P<0.05),观察组维吾尔族患者及对照组收缩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汉族,观察组维吾尔族患者心率加快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对护士的评分分别为(76.8±9.4)分、(79.3±8.4)分,维吾尔族满意度高于汉族(t=4.974,P<0.05)。观察组术中配合及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8例访视护士术中配合较未参加访视护士好。结论术前访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效率,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预见性,有利于患者和护士,但对维吾尔族患者更应重视访视质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81医院进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的39例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淋巴细胞亚群。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3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20.5%,疾病控制率为66.7%;1年生存率为61%,2年生存率为46%,3年生存率为46%。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外周血肿瘤标记物CA125水平显著降低(51.79 vs 36.52,P<0.01),SCCA水平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远端转移、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细胞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前CA125水平正常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产生临床获益,并可能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血栓形成后,若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在治疗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