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与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及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和HBsAg、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及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患者血清标本进一步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共4 316例,小三阳组共6 458例;大三阳组HBV-DNA定量值(1.28±3.87)×107 u/mL、定量阳性率98.75%;小三阳组HBV-DNA定量值(7.56±2.95)×103 u/mL、定量阳性率63.27%,2组HBV-DNA定量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联合HBV-DNA定量检测对评价HBV复制水平、传染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42例EHF患者的皮疹微血管及8例死后肝穿组织和5例尸检肝脾肺肾组织的微血管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了同步计数检查。结果表明: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退变、坏死,管壁狭窄或闭塞,基底膜裸露,甚至破裂出血。间断连续切片还证明,微血管病为节段性,1/3以上的病例有微血栓形成,血小板明显减少。证明微血管壁结构的破坏是EHF出血的直接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其下胶原纤维裸露,对微血栓形成有启动因素作用。血栓继发性纤溶和血小板减少是造成出血和皮疹的重要继发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