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女性乳腺结核的CT征象,探讨CT扫描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乳腺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女性乳腺结核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邻近组织及器官受累情况。结果 20例乳腺结核中12例发生于右乳,8例发生于左乳;13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16例呈结节状,1例呈团块状,3例呈片状;病灶大小1.0cm×1.5cm~5.1cm×3.2cm。CT平扫显示,11例病灶呈等密度,9例呈稍低密度,4例病灶内见结节状钙化,17例显示边界模糊;12例邻近皮肤呈均匀性增厚。CT增强扫描显示,15例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伴窦道形成;其中13例并发同侧或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伴环形强化;5例并发同侧胸壁结核,伴边缘强化;10例并发肺结核。结论 乳腺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为环形强化,同时常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胸壁结核及肺结核。  相似文献   
2.
吕圣秀  曾勇明  戴欣  李春华  何颖竹  舒伟强 《重庆医学》2013,(34):4115-4116,4119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正常体质量11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扫描方案。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FII双排螺旋CT机,其管电压值固定为120kV,分别采用常规扫描(自动调制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5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50mAs)、4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40mAs)、3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30mAs),将其影像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制定其相应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扫描与5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70.3%、62.2%,良级片率分别为29.7%、37.8%,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4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67.6%、56.8%,良级片率分别为32.4%、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30mAs组:优质片各占70.3%、56.8%,良级片分别为29.7%、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图像质量均以优和良为主,在达到诊断要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50mAs、40mAs、30mAs),辐射剂量分别为:7.6、2.6、2.1、1.5mGy,以30mAs组最低,剂量为原来的19.8%。111例患者采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均达到影像学诊断要求,无1例漏诊、误诊。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正常患者影像学表现中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治要求,切实可行;同时,为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首次常规剂量扫描,复查中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胸部低剂量CT扫描电压固定为120kV,电流采用30mA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χ 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χ 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 结论 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 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1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患者80例,作为初治组;复治患者106例,作为复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病灶形态(树芽征、腺泡结节、斑片状影、大片状影、条索状影、钙化影)、空洞数量及形态、空洞壁、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对CT表现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复治组肺毁损者占20.8%(22/106)、病灶范围≥3叶者占 90.6%(96/106)、病灶位于中叶及舌段者占85.8%(91/106),以及出现索条状影者占54.7%(58/106)、钙化灶者占27.4%(29/106)、支气管扩张者占77.4%(8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6.2%(5/80)、71.2%(57/80)、72.5%(58/80)、23.8%(19/80)、10.0%(8/80)、31.2%(2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730、11.656、5.098、18.021、8.621、39.670,P值均<0.05)。复治组发生胸廓塌陷者占21.7%(23/106)、纵隔移位者占35.8%(38/106)、胸膜增厚者占78.3%(83/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0%(4/80)、7.5%(6/80)、53.8%(4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943、20.288、12.576,P值均<0.05)。复治组患者空洞发生率为83.0%(88/106)、空洞≥3个者占59.4%(63/106)、厚壁空洞者占70.8%(75/106)、薄壁空洞者占40.6%(43/106)、虫蚀样空洞者占40.6%(43/106)、空洞呈簇聚集者占40.6%(43/106)、空洞内壁不光滑者占20.8%(22/106),与初治组比较 [分别为56.2%(45/80)、23.8%(19/80)、51.2%(41/80)、12.5%(10/80)、16.2%(13/80)、16.2%(13/80)、7.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6.034、23.551、7.390、17.626、12.810、12.810、6.264,P值均<0.05)。结论 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肺毁损、多发空洞且呈簇聚集、干酪性肺炎伴虫蚀样空洞及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与初治组比较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oA(21/32)和89.66oA(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5,P=0.000)。结论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对照组)。根据CD4细胞〈200个/μl、200~400个/μl、〉400个/μl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A、B、C及AI、BI、CI各3个小组。两组患者均做胸部CT扫描及CD4细胞检测。对病变范围、形态、性质等CT表现及CD4细胞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观察组的影像表现与CD4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变累及3个肺叶以上的患者分别为118例(86.1%)、69例(53.1%),全肺受累分别为84例(61.3%)、26例(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73,47.00,P值均〈0.01)。在病变形态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多发播散结节85例(62.0%)、39例(30.0%),纵隔淋巴结肿大101例(73.7%)、29例(22.3%),多发空洞96例(70.1%)、22例(16.9%),胸膜增厚86例(62.8%)、36例(27.7%),增殖90例(65.7%)、35例(26.9%),纤维灶75例(54.7%)、28例(21.5%),并发毁损33例(24.1%)、7例(5.4%),支气管扩张95例(69.3%)、22例(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54,62.85,76.40,33.08,40.27,31.04,18.32,74.46,P值均〈0.05)。观察组空洞平均内径(30.3±4.9)mm,大于对照组的(21.3±4.2)mm(t=10.19,P〈0.01)。其中观察组A、B、C小组空洞平均内径分别为(21.4±3.0)mm、(24.7±3.4)mm、(30.7±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1)。观察组CD4细胞平均(425.6±156.5)个/μl,低于对照组的(734.4±215.6)个/μl(t=-13.45,P〈0.01)。B小组平均(303.8±57.9)个/μl,B1小组平均(352.3±65.3)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1)。C小组平均(603.8±188.3)个/μl,C1小组平均(852.5±231.4)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结论观察组CD4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前者肺内病灶分布广泛,容易多叶段受累、多发播散,多发空洞、慢性病程及并发症表现较多,其CT表现与CD4细胞的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76例颅内结核临床及头颅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6例确诊颅内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 影像学特点。结果276例颅内结核均合并肺结核,其中血液传播型肺结核占49.6%;中青年患者(72.5%)居多;发热(70.0%)和头痛(66.2%)居多;夏秋季发病率高,有167例(80.7%)。头颅 CT 平扫检查阳性率63.4%,增强扫描阳性率98.6%。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36例(85.5%);结核性脑炎158例(57.2%);结核瘤144例(52.2%);结核性血管炎133例(48.2%)。结论颅内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头颅 CT 平扫检查多有异常,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增加,脑膜、脑血管、脑实质病变常常相伴而行。诊断依据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头颅 CT ,尤其要重视头颅增强 CT 扫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 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病变弥漫分布(弥漫分布组),6例(6/10,60.00%)散在分布(散在分布组)。10例中,4例(4/10,40.00%)见斑片或大片状影,3例(3/10,30.00%)见片状磨玻璃影。10例(10/10,100%)纵隔淋巴结均增大,8例(8/10,80%)伴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4/10,40.00%)存在小叶间隔增厚;5例(5/10,50%)出现浆膜腔积液。弥漫分布组与散在分布组间组织胞浆菌暴露时长、住院时长及首次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5、-2.34,P均<0.05)。治疗过程中,2例(2/10,20.00%)病变持续吸收好转,8例(8/10,80.00%)先后出现病变进展;治疗3个月后病变均好转。结论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前及治疗过程行胸部CT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