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临床实践证明,除了口服药物、适当运动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流泪为主诉患者的病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流泪为主诉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成年患者189例(321眼)。方法 所有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外眼、裂隙灯显微镜、鼻腔检查及泪道冲洗。有眼干涩或异物感等症状或泪河高度偏低者行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主要指标 病因构成比。结果 321眼中各种原因泪道狭窄或阻塞174眼(54.21%),干眼症27眼(8.41%),结膜松弛8眼(2.49%),泪阜肥大2眼(0.62%),眼睑松弛2眼(0.62%),鼻腔疾病2眼(0.62%),结膜炎8眼(2.49%),鳄鱼泪2眼(0.62%),视疲劳20眼(6.23%)。2种以上原因76眼(23.68%),其中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干眼症43眼(13.40%),泪道狭窄或阻塞并干眼症与结膜松弛6眼(1.87%),泪道狭窄并干眼症与结膜炎2眼(0.62%),干眼症及结膜松弛6眼(1.87%),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结膜松弛9眼(2.80%),结膜松弛及泪阜肥大5眼(1.56%),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结膜松弛及眼睑松弛3眼(0.94%),泪道阻塞合并泪阜肥大1眼(0.31%),泪道阻塞合并倒睫1眼(0.31%)。结论 泪道狭窄或阻塞是主诉流泪者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原因中干眼症合并泪道狭窄或阻塞比例较大。(眼科,2016, 25:343-34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5/2016-08收治入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59例59眼的病例资料,其中21眼仅予以玻璃体切除设为对照组; 38眼玻璃体切除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随访12mo结束时,观察组眼底彩色照相可见38眼患者视网膜深层、浅层出血和渗出均完全吸收,且B超检查可见所有患者视网膜下积血完全吸收; 对照组经玻璃体切除后12mo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腔积血完全吸收,但有18眼患者视网膜下伴不同程度出血、渗出,B超检查可见视网膜下仍有少量积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3、6、12mo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wk,1、3、6、12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1wk,37眼患者前房和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仅1眼残留少量明显萎缩的新生血管,消退率为97%; 对照组玻璃体切除术后1wk,16眼新生血管明显消退,消退率为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80,P<0.001)。两组患者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1病例 患者,女,57岁。主因“左眼泪道激光成形并人工泪管置入术后4个月,再发流泪,并在右鼻翼下可触及肿物已2个月余”。于2007~10—22收入我院眼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泪道阻塞或狭窄在我院行泪道置管患者34例(41只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复诊及问卷调查。结果 33例(40只眼)完成泪道置管治疗,末次随访时,治愈19只眼,有效14只眼;总有率82.5%。完成泪道置管的33例中28例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84.85%。术中泪道结构破坏3只眼,记忆针芯出鼻腔困难2只眼,术后眼球复视1只眼,术后内眦部磨3只眼,术后泪囊区疼痛不适19只眼,内眦部痒10只眼,泪小点撕裂1只眼,在戴管过程中出现脓性分泌物2只眼,置入管移位4只眼,术后拔管时仍有流泪症状14只眼,拔管后因流泪症状复发再次就诊7只眼。结论泪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的有效方法,患者满意度佳。术前鼻腔情况的评定、术中术后泪小点的保护及针对不同的患者,个性化选择置入管及手术方式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7.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seudo exfoliation glaucoma,PEG)也称剥脱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ES)的一种青光眼类型。扩瞳后可见晶状体前囊表面沉着物的3个区[1-3]。本病无明显病因[4-9],多无自觉症状,发病时已出现明显视功能损害,目前疗效较差。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PEG30例42眼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比闭眼和睁眼时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泪小管管内径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12/2014-12在我院眼科诊断为鼻泪管阻塞的知情同意的患者20例20眼,经上泪小点打入玻璃酸钠直到下泪小点返流为止后,下泪小管行UBM检查,分别测量下泪小管相同部位闭眼及睁眼时的垂直部长度;垂直部近心段、中段、远心段管腔的前后径;水平部远心段、中段、近心段管腔的前后径和垂直径,根据椭圆面积公式S=πab( a,b分别为1/2前后径和1/2垂直径)计算出下泪小管水平部各段横截面积。闭眼、睁眼时相同部位泪小管垂直部长度、各段前后径间的比较以及水平部各段横截面积间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闭眼、睁眼时下泪小管垂直部长度分别为:2.56±0.33、2.76±0.34mm,垂直部远心段前后径分别为:0.29±0.04、0.32±0.04mm,中段前后径分别为0.32±0.03、0.35±0.04mm,近心段前后径分别为0.38±0.02、0.40±0.04 mm。闭眼、睁眼下泪小管垂直部长度、远心段、中段、近心段见管腔前后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5.346、-5.12、-4.94、-4.682,P<0.05)。下泪小管水平部闭眼、睁眼时管内横截面积:远心段分别:0.88±0.18、0.95±0.15mm2,中段分别:0.67±0.04、0.75±0.08mm2,近心段分别:0.51±0.10、0.56±0.15mm2。下泪小管水平部各段管内横截面积闭眼、睁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53、-6.73、-6.43,P<0.05)。结论:和睁眼相比,闭眼时下泪小管垂直部长度变短,垂直部管腔前后径小及水平部管内径变小。  相似文献   
10.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泪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泪小管疾病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图像中的成像特点,为泪小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因泪小管疾病就诊于武警总医院眼科的患者22例(25眼),其中慢性泪小管炎10例(10眼),先天性泪小点、泪小管缺如3例(6眼),陈旧性泪小管断裂8例(8眼),泪小管内肿物1例(1眼),均行UBM检查,观察各种泪小管疾病在UBM图像中的成像特点。结果慢性泪小管炎的UBM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泪小管管腔明显扩张,部分扩张的管腔内可见点状中回声。1例泪小管肿物的大小、形状在UBM检查中可清楚成像,表现为中回声、密度均匀的球状肿物。3例先天性泪小管缺如患者,1例可见下泪小管管腔样结构。8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病例,7例探查到泪小管鼻侧断端,1例未探查到断端。结论 UBM用于泪小管疾病的检查可行性好,但本研究只是UBM检查在泪小管疾病诊治中的初步应用,其准确性和灵敏性以及仪器改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