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在体外探讨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R)单用及其分别与利福平(RFP)联用对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IMP或MER与RFP在体外单独以及联合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IMP和MER单药以及分别与RFP联用时对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应用后均以无关作用为主,未见拮抗作用,存在一定比例协同作用。IMP和MER单用对上述16株不动杆菌的SI均为16~128;分别与RFP联合使用SI均下降为1~32,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SI下降2~32倍。结论 IMP或MER分别与RFP联合使用均可降低其单用对不动杆菌的MPC,缩小MSW,防止耐药突变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严重影响健康,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特点,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1].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好发于夏秋季节.为了解合肥地区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菌群分布,现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年来肠道门诊就诊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志贺菌产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及其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CTX-M组、OXA组、blaTEM-1、blaSHV-1、AmpC基因。PCR产物纯化测序法明确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91株痢疾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58株(63.74%),产β-内酰胺酶菌中blaTEM-1、blaCTX-M-1、blaCTX-M-13、blaOXA-1和blaAmpc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2.07%(36/58)、17.24%(10/58)、24.14%(14/58)、36.21%(21/58)和10.34%(6/58),产AmpC中全为EBC型;携带2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占20.88%,携带3种耐药基因的为5.49%,未测出CTX-M-2、CTX-M-8、CTX-M-25、OXA-2、OXA-10、SHV-1型。结论本地区志贺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较高,以TEM-1型和OXA-1型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逐渐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对多种抗菌素天然耐药.此文从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等方面对SMA临床感染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免疫治疗的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坏死率和CD3、CD4、CD8及CD16+CD56+NK细胞的比率进行测定;同时随访其预后。结果 43例成功妊娠至孕12周之后,5例患者在孕12周前流产,主动免疫治疗成功率89.6%(43/48)。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坏死率上升,CD3、CD4和CD16+CD56+NK亚群比率下降,CD8亚群比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治疗效果满意,CD8亚群的升高可能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质粒介导Amp C酶(p Amp Cs)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7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监测网内的34所医院报送的临床分离的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提取细菌质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质粒介导Amp C酶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Amp C酶阳性菌株做转移接合试验,PCR扩增并测序确定接合子的基因型;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多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最多见于呼吸内科(30. 77%)及重症监护病房(24. 04%),标本来源以痰液、尿液最多。4株Amp 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3株DHA-1基因阳性,1株ACT-1基因阳性。4株Amp 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有3株转移接合成功。这3株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值提高了8~128倍。结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耐药严重,携带有质粒介导的Amp C酶基因的菌株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外测定万古霉素单药及分别与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优化抗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各药单用及分别与万古霉素联用对10株临床分离MRSE的MPC,上述与万古霉素联用药物浓度为常规用药可以达到的血药浓度,均远低于各自对MRSE的MPC。结果万古霉素单药对上述10株MRSE的MPC为16或32 mg/L;与利福平或左氧氟沙星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为16或32 mg/L,与磷霉素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降为1~4 mg/L。结论与磷霉素联用可以显著降低万古霉素对MRSE的MPC,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质粒介导AmpC酶(pAmpCs)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2~2017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监测网内的34所医院报送的临床分离的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提取细菌质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AmpC酶阳性菌株做转移接合试验,PCR扩增并测序确定接合子的基因型;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多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最多见于呼吸内科(30.77%)及重症监护病房(24.04%),标本来源以痰液、尿液最多。4株Am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3株DHA-1基因阳性,1株ACT-1基因阳性。4株Am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有3株转移接合成功。这3株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值提高了8~128倍。结论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耐药严重,携带有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的菌株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采集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和健康人粪便DNA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肠道菌群16S rDNA V4-V5可变区测序,对比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自发性腹膜炎组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为主,健康组以拟杆菌门为主。且前者肠道菌群丰富度较后者降低。结论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丰富度与健康人不同,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和有益菌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