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肝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肝血管瘤不同栓塞剂的栓塞治疗结果,寻找更为理想、合理的方法。方法:对12肝血管瘤16例次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其中单纯碘化油栓塞2例次,碘化油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6例次,碘化油 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5例次,碘化油 平阳霉素栓塞3例次。随访10-3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较肯定的疗效,无并发症发生。碘化油 平阳霉素和碘化油 PVA微球两种方法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几种栓塞剂中,碘化油 平阳霉素及碘化油 PVA微球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肝移植术后因血管并发症行DSA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的 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操作均顺利。造影发现肝动脉血栓 (HAT) 1例、肝动脉狭窄 (HAS) 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 3例、肝静脉狭窄 1例、下腔静脉狭窄 1例、上腹腔炎症性改变 1例 ,发生肝固有动脉痉挛 1例。其中 ,HAT、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肝静脉狭窄各 1例行介入治疗后 2例效果明显。结论 介入技术对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的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用真丝线段、NBCA及PVC栓塞治疗28例脑AVM病人。结果 28例AVM病人31次栓塞,成功率97%。栓塞50^%以上者82%,其中完全栓塞18%。栓后症状减轻、消失,有效率达86%。随访5月~8年,未再发生出血。术中血管痉挛5例(16%),2例致导管嵌顿、滞留颅内。1例(3%)偏瘫、失语,经处理1月后恢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作者在行PTRA中遇上的肾动脉狭窄伴肾萎缩,肾动脉闭塞,肾动脉狭窄伴动脉瘤形成,球囊破裂及肾内动脉分枝损伤等情况的处理,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对PTRA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就如何防止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及溶栓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及局部溶栓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对15例肺癌合并SVCS患者分别向狭窄的上静脉置入1枚直径10-14mm、长60-80mm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其中5例经导管注入尿激酶30-42万U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5例支架置入一次成功,上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14例患者SVCS症状很快消除;1例合并血栓者经局部溶栓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5年,6例患者成活3个月-3年,无复发;5例患者术后4个月-2年因肺癌死亡时亦无复发。4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支架内血栓阻塞,经局部溶栓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肺癌合并SVCS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及时局部溶栓治疗是防止近期复发的良好手段,为了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必须重视肺癌本身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5例多灶性原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经X线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双重或三重肿瘤灶,共52个;双重肿瘤灶的长度相差2~4倍或近似,其形态可类同或各异;双重肿瘤灶之间有不同长度的正常段;双重肿瘤灶可为同时或异时发生与显示。作者并讨论了钡餐检查仍是发现多重肿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