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通道α1亚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46例男性TPP患者(TPP组)、68例男性甲亢患者(GD组)和72名男性健康对照者(CON组)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1)TPP组、GD组及CON组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3%、14.71%、29.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7%、13.24%、27.78%。(2)TPP组A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32,P〈0.01;OR=2.23,P=0.04),TP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27,P〈0.01;OR=2.09,P=0.008)。结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位点A/G多态性与男性TPP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钙通道α1亚基(Cavl.1)基因11外显子-1551位点T/C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的相关性。TPP组TC+CC基因型和C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甲亢(HT)组和健康对照(CON)组,CON组与H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vl.1基因-1551位点TC+CC基因型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男性TPP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均较繁琐,或痛苦大或疗效不确定.我科采用单纯三氯化铁酊外涂治疗扁平疣8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秋芝  胡建霞 《中原医刊》2002,29(10):60-61
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 ,也是衡量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在危重病人的抢救的关键时刻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各种因素 ,大体上可分为四种 :技术因素、病人的血管因素、心理因素、物品的优劣因素。1 技术因素1 1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对表浅静脉解剖位置及特点要了如指掌。穿刺时 ,精力集中、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充分准备血管。在选择血管时 ,必须注意的是对不便进针的部位 ,如骨隆突、凹陷处、关节等部位不适合穿刺。在穿刺前 ,可用指压、触摸、揉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医疗纠纷数量急剧增加。自2002—04—01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从而增加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风险。2002—09—01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次在法规中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治疗小儿厌食症 共治疗20例患者,年龄1~6岁;女6例,男14例。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CpG虽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单独用于治疗肿瘤效果不佳.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对肝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并探讨FLT3-L与GM-CSF在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小鼠H22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FLT3-L+CpG组、GM-CSF+CpG组和PBS组.皮下注射给药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体内免疫细胞激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局部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激活情况,同时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的差异,评价各组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FLT3-L+CpG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同GM-CSF+CpG组和PB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FLT3-L+CpG组CD3+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CD4+、CD8+亚群比例较PBS组与GM-CSF+CpG组均明显上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FLT3-L+CpG组可见大片的组织坏死和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4)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显示,FLT3-L+CpG组肿瘤局部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加,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变化,与PB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LT3-L+CpG组与GM-CSF+CpG组小鼠体内细胞因子IFN-y、TNF-α、IL-2、IL-12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FLT3-L+肿瘤抗原+CpG联合应用可发挥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方案可能通过打破肿瘤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加循环中T细胞,并趋化NK细胞、DC细胞、CD8+T细胞到肿瘤局部,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可活化免疫因子网络,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的鉴别指标。方法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各12例分为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2组入院时均检查生化和肝炎病毒等指标,并在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乙肝组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5.4±453.2)IU/L、总胆红素(TBIL)(122.4±76.1)μmol/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患者ALT(387.4±321.2)IU/L、TBIL(32.4±40.1)μmol/L,P〈0.05。②当ALT首次降至400IU/L以内时,急性乙肝组血清中HBV-DNA定量11例已转阴,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患者(p〈0.05)。④急性乙肝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例已转阴;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急性乙肝组乙肝e抗原(HBeAg)均已转阴,为HBeAg(-)/HBeAb(+);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HBeAg虽有数值变化,但变化幅度小,没有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结论入院时血清中HBV-DNA定量已经转阴或ALT〉1000IU/L及ALT降至〈400IU/L以下时,HBV-DNA定量转阴或HBsAg转阴或已经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两种情况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可能性大。对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必须抓住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霞  阎胜利 《医学综述》2006,12(5):266-267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是甲亢的一种合并症,其发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和种族差异,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本文简单介绍了TPP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报告了与其可能相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V)对初发1型糖尿病骨损害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1型糖尿病继发骨损害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方法将NOD小鼠分为正常(N)组、糖尿病(DM)组、胰岛素(INS)组、白藜芦醇(RESV)组。N组、DM组用生理盐水灌胃,INS组用0. 2~0. 4 U/(kg·d)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RESV组用200 mg/(kg·d)白藜芦醇进行灌胃治疗,治疗8周后取右侧股骨应用Micro-CT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用左侧股骨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同时检测骨组织相关基因OCN、Runx2、PPARr、TRAP的表达水平。结果 (1) Micro-C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骨密度降低(P=0. 015),骨体积百分比降低(P=0. 049);与糖尿病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骨密度升高(P=0. 008),骨体积百分比升高(P=0. 014)、骨表面密度增加(P=0. 016),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 029);与胰岛素治疗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增加(P=0. 018)。(2)骨组织切片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糖尿病骨小梁变细、减少,成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与糖病组相比,胰岛素组及白藜芦醇组成骨细胞明显增多。(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TRAP、PPARr表达量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胰岛素治疗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TRAP、PPARr表达量降低,Runx2表达量增加。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减少骨吸收并促进骨形成改善1型糖尿病鼠的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