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654-2抢救中、重度新生儿窒息42例。男26例,女16例。体重1800~4300克,平均3100克。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1分8例,2分10例,3分8例,4分5例,5分6例、6分5例。在迅速彻底清除口咽分泌物,建立有效人工呼吸的同时应用654-2平均1.6mg/kg、肌注或脐静脉注射。对Apgar评分<3分的患儿经脐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5ml/kg,以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为评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在锁骨开放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均2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结果F组中阻滞满意(Ⅰ、Ⅱ级)病人总例数明显多于A、B、C、D、E5组(P<0.01),F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它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锁骨上神经加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病人,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浅丛,臂丛(winne氏法及低位肌间沟法)及锁骨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73%碳酸利多卡因(CL)和075%盐酸布比卡因(HB)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资料与方法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CS组和HS组(各20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液配制:CS液为CL15ml+HB10ml;HS液为2%盐酸利多卡因(HL)15ml+HB10ml,均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分别取CL、HL、HB、CS、HS液及不同CL∶HB比值的pH各10份,另取10份CS液于注射器内静置、肉眼观察结晶析出。监测项目:用酒精、针刺测温度和痛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1~3级肌力所需时间、痛觉阻滞恢复时间。结果pH值:…  相似文献   
4.
44例胃或胆囊切除术病人根据硬膜外腔给药方法随机分为泵输注组,持续滴注组和常规推沆组。在泵输注和滴注组,首次量2%利多卡因经硬膜外导管以1ml/min输入,首次时进入后以1/2首次量/h持续输入,直到术毕,推注组首次量以1ml/3s经硬膜导管推注以后每间隔1h追加1/2首次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作者指出硬膜外腔泵输注给药方法简化,初步实现给药自动化,不影响膜外腔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附5例报告)胡宁莉,江学成70年末确定a受体兴奋是心脏复跳的关键,提示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增加a效应,将有利于心脏复苏。我们在1986~1988年中,将大剂量肾上腺素用于5例心跳骤停的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59,...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过量的氧自由基、异常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调理介质释放失调介导的。近年发现挥发性麻醉药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减少某些条理介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注药速度与硬膜外腔压力及扩散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持续输注和单次推注后硬膜外腔压力与扩散的关系,我们测定了输注和推注后硬膜外腔压力。15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注组(n=7)和推注组(n=8)。在侧卧位下于L1-2和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针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微泵导管或注射器,以1ml/分或1ml/3秒速度向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12ml,持续描记压力曲线和 ECGⅡ 14分钟,改平卧位,于15和30分钟测阻滞范围。结果显示两组硬膜外峰压(P<0.005)和峰压时间(P<0.005)极其不同,而最大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P>0.05),但输注组朝下以上侧阻滞范围差明显大于推注组(P<0.02)。两组硬膜外腔压与阻滞范围都无相关性。作者认为输注和推注给药后硬膜外腔压力不同,但对扩散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过量的氧自由基、异常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亢进事介质释放失调介导的。近年发现挥发性麻醉药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减少某些条理介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