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科血液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立医院2006年1月1日-9月1日间的儿童血液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儿童血液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儿童血液感染的菌种非常广泛,涉及多种细菌及真菌;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葡萄球菌(60.7%)、革兰阳性杆菌(16.9%)、链球菌(6.7%)、肠杆菌科细菌(4.5%)、微球菌(4.5%)。在5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药率低于30%的有:万古霉素(0)、力奈唑烷(0)、莫昔沙星(0);呋喃妥固(3.8%)、左旋氧氟沙星(5.7%)、利福平(5.7%)、四环素(20.8%)、克林霉素(22.6%)、庆大霉素(22.6%)。在15株革兰阳性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有:万古霉素(0)、头孢哌酮(6.7%)、米诺环素(6.7%)和利福平(13.3%)。结论 儿童的血培养阳性率较高(14.3%),以CNS为主。儿童血液感染CNS时首选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和莫昔沙星;次选左旋氧氧沙星、利福平和克林霉素。儿童血液感染革兰阳性杆菌时首选;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和利福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同时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流行情况,揭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医院分离的3688株大肠埃希菌用VITEK-32GNI+鉴定,GNS-448检测对氨基糖苷类、(p-)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其中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PCR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流行状况.结果 368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1660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5.0%;大肠埃希菌除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全耐药,未检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株;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检测结果22株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但近几年基本稳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存在多药耐药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检出率较高,且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氮质血症患者(A组)、30例尿毒症患者(B组)及35例正常人(C组)血清中HA、LN、PCⅢ、C-Ⅳ及肌酐(Cr)浓度,并分组进行两两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的HA、LN、PCⅢ及Cr水平与C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C-Ⅳ的差别却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的HA、LN、PCⅢ、C-Ⅳ及Cr水平与A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在所有患者人群中,四项指标与Cr均呈正相关(均P<0.05).B组血清HA值与LN、PCⅢ,LN与C-Ⅳ呈正相关(均P<0.05);LN与PCⅢ,HA与C-Ⅳ,PCⅢ与C-Ⅳ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HA、LN、PCⅢ和C-Ⅳ四种细胞外基质成份血清水平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尿毒症患者细胞外基质四种成份血清水平之间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多项血清白介素及及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就诊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视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的多项血清白介素(IL-2、IL-10、IL-12)及NO、CRP、TNF-α、D-D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和IL-10分别为(13.78±1.06)μg/L、(22.47±1.96)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IL-12水平低下、为(31.63±3.40)pg/ml;观察组患者血清NO、CRP、TNF-α、D-D分别为(91.86±27.60) μmol/L、(6.25±1.14)mg/L、(35.00±10.00)pg/ml、(0.67±0.20)μg/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多项血清白介素及NO、CRP、TNF-α、D-D水平变化明显,与病毒复制、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以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7月于医院儿科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110份及其双份血清;分别用FQ-PCR法和MAG、MP-IgM法检测咽拭子和血清标本;以单次或双次MP-IgM型抗体阳性作为判定MP感染的标准,算出各种方法的灵敏度(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制作MPLI的ROC曲线.结果 根据金标准一次MP-IgM法的SEN、SPE、+PV、-PV分别为73.1%~100.O%,一次微粒子凝集试验法(MAG)的依次为26.9%~94.O%;两次MAG法的依次为46.2%~94.O%,单一FQ-PCR法的依次为26.9%~95.2%;MPLI的依次为26.9%~8.8%.结论 MAG检测MP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MPLI能早于MP-IgM法诊断MP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菌株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球菌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细菌之一,由于其严重的耐药性而成为临床长期关注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发现,青霉素耐药性葡萄球菌同时也形成红霉素的耐药性,已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为了解红霉素耐药性葡萄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我们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院从患者标本分离的耐红霉素葡萄球菌共276株,对其耐药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的粪便抗原(HpSA)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粪便HpSA检测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72例儿童RAP(分为学龄期组24例和少年组48例)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抗体检测等平行比较分析,当任何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1项阳性时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结果72例患儿中粪便HpSA阳性37例,阴性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组HP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述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2χ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10)。结论HP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感染率高于学龄期组,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相似文献   
8.
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1-2].MP性肺炎常见症状有:头痛、肌痛、咽喉炎、干咳等[9-4],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轻度升高[5],并且以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4].统计显示:因感染MP入院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6%~7%和近5%累及神经系统和心脏[6].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的1566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已有许多关于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造成重症患者死亡的报道。临床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及时获得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对于争取抢救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近年来当地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及其发展倾向,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1年2月∽2003年7月分离的1566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肺炎链球菌(SPN)刺激THP-1细胞和A549细胞前、后毒力基因psp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SPN入侵血液中的作用。方法从住院患者分离、搜集23株SPN,与SPN标准株ATCC49619一起进行培养,并提取RNA;THP-1和A549细胞经培养后调至一定浓度,再分别用上述24株SPN在37℃5%CO2环境下分别刺激4h和8h;然后,搜集细胞悬液进行离心,沉淀物用于RNA的提取;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对刺激前、后毒力基因pspA的mRNA与16srRNA进行同时测定,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SPN刺激THP-1和A549细胞后毒力基因pspA的△Ct值均低于刺激前;临床SP株毒力基因pspA的△Ct值与ATCC49619间,血源性和痰源性SPN相比,刺激细胞后psaA的△Ct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SPN刺激THP-1和A549细胞后毒力基因pspA的表达均有上调,临床SPN株毒力基因pspA的表达与ATCC49619不同;毒力基因pspA表达的异化可能是血源性SPN入侵血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