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汝心安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分别观察汝心安组 (56例 ) ,对照组 (53例 ) ,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记录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计算耗氧量指数 ,予以分析。结果 :两组均能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与缩短心肌缺血持续时间 ,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两组比较以汝心安胶囊较为显著 (P <0 0 5) ,在改善心功能 ,减少室性早搏方面两药作用相似 ,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汝心安胶囊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2.
林瑞芳  胡凤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41-174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149例)和常规组147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治疗一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观察葛根素组(30例),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静息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葛根素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UA效果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探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 12 0例心血管病人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左心房扩大为主者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 (70 6 5 % )显著高于右心房扩大为主者 (18 18% )和心房内径正常者 (13 33% ) ,P <0 0 1;心房内径扩大越明显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 ,性质越严重 ;即便是速度相同的左心房扩大者 ,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瓣膜性心脏病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瓣膜性心脏病 ,P <0 0 5。结论 :心房扩大 ,特别是左心房扩大是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心房压力和心房肌张力增高是电生理紊乱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重要手段 ,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 ,改善预后。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 ,我们对 36例溶栓成功和 2 2例溶栓失败患者QTcd变化测定 ,旨在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c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8例 ,其中男 4 3例 ,女 15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5 8.7± 7.3)岁 ,Q波型AMI 5 0例 ,非Q波型AMI 8例。除外电解质紊乱、束支传导阻滞者 ,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尿激酶 10 0~ 15 0万U加入生理盐水 10 0ml中 30min静脉输入。根据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维持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a。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老年EH患者,其中有LVH者20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mg/d,为期6个月。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老年EH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1),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并且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将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32例 )和未溶栓组 (36例 ) ,观察两组QTc的变化。结果 发病后两组的QTc间期均延长 ,分别为 (458± 46)ms、(457± 52 )ms,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溶栓再通组溶栓治疗后第 1、2、4天与未溶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溶栓再通组QTc间期的峰值较未溶栓组提前 2天出现 ,同时其再通后的QTc间期缩短速度较未溶栓组快。结论 溶栓治疗可以改变心肌梗死患者QTc的峰值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选择NYHAⅡ-Ⅳ级DCM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卡托普利12.5mg/d,渐加量至50~75mg/d和卡维地洛2.5mg/d,渐加量至10m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5%G.S1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d为1疗程,共用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和卡维地洛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了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达到了协同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