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前交叉韧带结构损伤的同时它的本体感觉功能也受到严重破坏.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恢复,不仅仅依赖于其解剖结构的恢复,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1,2].如何促进重建后的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以便更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自1998-03~2003-10对65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等长重建的最佳定位点。 方法  8具成人尸体完整肘关节标本,在尺侧副韧带前束上、下止点区域分别取各3个定位点,两两配对后分别测量上、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各个角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肘关节旋转中心至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的距离变化与其他各组相比最小 (P<0.0001)。上止点定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时距离变化最小,与其它两个上定位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 结论 等长重建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最佳定位点位于肘关节旋转中心点到冠突下方尺骨粗隆最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77;t=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患者11例(11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9例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及周围严重疼痛,2例伴有尺神经症状.分别行关节镜下直接入路对变性肌腱病灶清理,经肘关节内入路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病变的滑膜、关节囊、骨赘和肌腱止点处理,关节镜监视下对合并尺神经症状的进行松解.对比患者术前、术后Mayo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个月时Mayo评分(92.2±6.0)较术前(74.5±6.7)有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0.9±1.2)较术前(6.5±1.4)显著下降(P<0.01),术后6个月时Mayo评分显示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VA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2.8±0.4)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及训练.8例患者经过12个月以上随访,肱骨内上髁炎均未复发,肘关节内侧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病灶处理彻底、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正>肱骨内上髁炎是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特别在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经常进行体育训练的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临床可出现肘内侧疼痛和肘关节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对于慢性肱骨内上髁炎,传统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局部封闭及肘关节制动等,但治疗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欠佳。近年来有人主张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但手术毕竟是侵入性治疗,不易被患者接受,且花费昂贵、需住院治疗,康复时间长,这使得一些症状并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用趾腓侧皮瓣修饰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 利用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与趾底固有动脉之间在趾蹼处相互吻合的特点 ,在切取第二足趾的同时携带趾腓侧皮瓣 ,并将其嵌入第二足趾跖侧 ,以消除第二足趾中段狭细的外形。临床应用 12例 12指。结果  12个再造拇指及携带的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拇指外形非常满意 ,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用该方法再造的拇指 ,克服了传统足趾移植后拇指外形较细的缺点 ,形态更逼真。术后对趾供区的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病损。由于半月板功能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骨科医师所认识以及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关节镜的应用,改变过去一直延用的半月板切除而逐渐采用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减少或延缓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自1998年开展了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的临床研究。现将其中320例的随访结果及有关问题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腱旁组织修复后对肌腱愈合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观察腱旁组织对肌腱愈合方式的影响,选用雌性罗曼鸡20只,取双侧第三趾手术,以鸡趾伸肌腱为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20趾。A组仅缝合趾伸肌腱;B组缝合趾伸肌腱后再修复腱旁组织。术后3周和6周,分别取标本进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术后3周,A组粘连广泛,成纤维细胞增生紊乱;B组修复的肌腱形成规则而光滑的“梭形体”,粘连较轻,成纤维细胞增生有序。术后6周,A组粘连较重,愈合处为瘢痕组织连接,形态不规则,纤维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而幼稚;B组粘连基本消失,肌腱及腱旁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增生的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来自肌腱和腱旁组织,排列有序,有腱束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伤病,手术重建作为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1]。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Jobe技术、锚钉技术、对接技术、界面螺钉技术等。这些现有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缺陷。Jobe技术虽然能够牢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