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功能损伤作为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心脏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心脏术后呼吸功能损伤的表现、原因与机制及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桡动脉作为桥血管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行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是否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桡动脉作为桥血管,将168例患者分为介入组(76例)、非介入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介入组比较,非介入组桡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显著增高,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侧前臂切口感染、拇指麻木、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桡动脉获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非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桡动脉作为桥血管可提高桥血管通畅率并改善CABG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单纯左前降支病变冠心病患者86例,均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其中采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者48例为左胸前外侧组,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者38例为胸骨下段组,术中均行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单支搭桥。比较2组年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前肌红蛋白、血肌酐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搏动指数、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切口愈合不良、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2组随访期间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男性比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前肌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前外侧组手术切口长度[(7.04±1.03)cm]、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0.56±5.93)h]、ICU治疗时间[(2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54例,均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LIMA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198例为LIMA组,采用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56例为SV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病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及术前行颈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手术比率;比较2组院内死亡及术后心肌梗死、脑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胸骨愈合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男性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比率,有心肌梗死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梗死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LIMA组手术时间[(260.21±37.09)min]、搭桥支数[(3.80±0.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对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患者围手术期心肌和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接受LVAD置入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17例,根据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分为单独LVAD组(3例)和伴随手术组(14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酶学标志物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T)、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LVAD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CK-MB、Mb、Hs-cTnT、NT-proBNP、Scr和eGF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手术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CK-MB、Mb、NT-proBNP和Scr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Hs-cTnT升高和e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于瓣膜置换术后同期实施心脏直视射频消融及左心房减容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95例的临床资料,将42例瓣膜置换术后同期行心脏直视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3例瓣膜置换术后同期行心脏直视射频消融及左心房减容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情况;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LVEF、左心房内径(LAD)、LVEDD及心胸比(C/T);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身体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及精力状况维度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辅助呼吸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及手术前(P<0.05),LAD、LVEDD及C/T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身体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及精力状况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及手术前(P<0.05)。结论:在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于瓣膜置换术后同期实施心脏直视射频消融及左心房减容术,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且术式相对安全稳定,能够缩小患者左心房、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疾病症状、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镜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2、3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内窥镜组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5.8%、6.8%、7.8%)低于对照组(22.2%、20.2%、25.3%)(P<0.05),内窥镜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2.9%、2.9%、5.9%)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5.6%、30.8%、30.8%)(P<0.05);内窥镜组术后第1、2、3天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194.90(122.10,314.50)、150.50(88.40,223.30)、115.10(67.00,174.30)ng/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5.16(3.45,9.52)、3.56(2.15,5.65)、1.87(1.11,2.78)μg/L]与对照组[164.40(92.00,248.40)、122.80(69.90,224.50)、87.64(36.70,152.50)ng/L,4.96(3.33,9.31)、3.50(2.53,4.63)、1.94(1.21,2.8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2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均高于术前(P<0.05);内窥镜组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69.41±39.25)mL/min]和搏动指数(1.91±0.71)与对照组[(78.58±35.74)mL/min、1.92±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相比,可减少下肢伤口麻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孙×,女,22岁,化验员。门诊号7617,于1990年4月30日就诊。主诉:左眼灼痛羞明,流泪不止。病史由于工作不慎将氢氟酸稀释液溅入左眼,当即用常水冲洗,约30分钟后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睑皮肤潮红,结膜轻度水肿,充血。球结膜水肿,血管怒张呈淤血蚓状,睫状充血。角膜透明欠佳,裂隙灯下可见细点状散在混浊。瞳孔等大,光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60例于2013-02-2017-10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CABG的高危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1.394,P=0.034)、体外循环(CPB)(OR=4.215,P0.001)、围术期大量输血(OR=3.319,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OR=1.610,P=0.021)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OR=1.771,P=0.018)是CABG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其中CPB和围术期大量输血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CABG应尽可能避免应用CPB,减少围术期红细胞输血量,积极干预术后ALI/ARDS或低心排综合征,可减少术后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特点及该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个体化用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46例,术前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分别统计两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的特点,术后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分析术后在院期间新发动脉血栓形成事件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相关出血的发生率,并随机抽取部分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来验证抗血小板疗效。结果阿司匹林检测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野生型(GG) 321例(37.9%),突变杂合型(GA) 407例(48.1%),突变纯合型(AA) 118例(14.0%),其中基因型为野生型的患者如合并高龄(≥70岁)、消化道溃疡病史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则使用铝镁匹林片(Ⅱ)(阿斯德)(114 mg/d)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其余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常规剂量(100 mg/d)。氯吡格雷检测的基因为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和对氧磷酶1(PON1),其中,基因型组合为GG+GG、GG+GA、GA+GG即表明患者对氯吡格雷应答良好或仅有较低的抵抗风险,此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 mg/d)应用,共429例(50.7%);相反,基因型组合为AA+AA、AA+GA、AA+GG、GA+AA、GA+GA及GG+AA的患者均存在较高的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共417例(49.3%),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需至少增加50%~70%的剂量或已不适合应用该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采用直接替换为替格瑞洛180 mg/d(分两次服用)的方法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在院期间新发心肌梗死4例、脑梗死3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相关出血3例(鼻出血2例,牙龈出血1例)。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5天随机选择完成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9例,结果显示AA抑制率(63.48±8.85)%,ADP抑制率(53.43±14.10)%,MAADP值36.67±6.25 mm。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单中心结果显示国人具有较高的氯吡格雷基因抵抗概率,基因检测技术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药物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有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药物减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