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由于我国女性乳腺多属于致密型乳腺, 而乳腺X线摄影筛查对致密型乳腺中非钙化病变检出灵敏度较低, 数字化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虽然能够减少致密乳腺组织中对病变的掩盖, 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召回率, 但DBT具有图像数量多导致医师阅片时间延长的局限性。基于此, 人工智能技术联合DBT应用于乳腺癌筛查应用前景广泛。该文就DBT以及DBT联合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综述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密度的评估及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 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 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人群的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941例,以及相同时间内行相同设备检查无阳性发现的门诊体检患者1503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原始图像经Quantra软件处理自动测量乳腺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乳腺密度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在<35岁、35~44岁、45~54岁、55~64岁以及≥65岁的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间乳腺密度的差异。结果 随年龄增长,乳腺密度逐渐降低(r=-0.39,P<0.05)。在<35岁和35~44岁组的女性中,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密度高于正常人群(P<0.01)。在45~54岁和55~64岁组的女性中,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密度低于正常人群(P<0.05)。而在≥65岁组的女性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结论 乳腺密度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随年龄而改变,对于年轻患者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