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黏质沙雷菌分离株的整体耐药特点,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收集2007至2010年从宁波市第一医院不同病区分离(剔除重复菌株)黏质沙雷菌247株,用Vitek2 -Compact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检测其药敏情况,对筛选出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进行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 黏质沙雷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4%( 174/247)、64.8% (160/247)、57.4% (142/247);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5%( 8/229)、5.4%( 13/241)、5.9%(14/237)、8.1% (20/247).PCR检测2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中,1、7、12和16号的AmpC染色体基因表达是阴性参考菌株的98.3、102.3、121.5、87.3倍;共有12株黏质沙雷菌分离株同时携带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KPC-2型碳青霉烯类酶.黏质沙雷菌所携带的CTX-M以CTX-M1、CTX-M2、CTX-M9为主;2株菌携带有SHV基因;2株菌携带有SME基因;2株菌携带有TEM基因;5株菌膜孔蛋白基因ompC和ompF均缺失;仅1株ompC基因缺失;2株菌ompF基因缺失.结论 黏质沙雷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比较复杂,以产β内酰胺酶为主.开展对耐药菌株的进化和多耐药基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生索对耐药菌的选择压力及控制耐药菌株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陈磊  杨婧  胡丽庆  钱国清 《浙江医学》2020,42(22):2467-2469
目的对比误诊为肺癌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PC)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被误诊为肺癌的22例孤立结节型PC患者(PC组)与39例周围型肺癌(肺癌组)的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特征。结果肺癌组病灶多位于右肺(69.23%)、上叶(76.92%)及远离胸膜(53.85%),PC组多位于于右肺(54.55%)、上叶(68.18%)及胸膜下(54.55%);两组病灶分布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组病变边缘光整、实性病变、晕征的发生率均高于肺癌组,混实性病变、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均低于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结节型PC易误诊为肺癌,CT影像特征有助于对两者进行鉴别;应加强术前CT影像特征判读。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并研究综合性医院防控传染病和控制感染的现况,提出有效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综合性医院106所,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监督管理、人员分工和预警机制等。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它们传染病防控和感染控制方法及现状。结果 106所医院中101所医院贯彻施行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另5所医院在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方面有明显漏洞。监督管理高效者仅有37所,约占34.91%。药品管理高效及有效者共有97所,约占91.51%。预警机制高效者高达21所,约占19.81%。结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及医院感染现状大体良好,符合国家标准。然而,诸如预警机制、监督管理等细节方面仍有诸多弊病,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病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CP病原菌感染及临床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 - 2017年12月门诊及住院CP治疗患者826例,分析病原菌感染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26例CP病人中培养阳性患者482例,感染率为58.35%。482例患者检出病原菌520株,G+球菌448株(86.15%)、G-杆菌49株(9.42%)、G+杆菌23株(4.42%)。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尿路感染史、每周手淫次数≥2次、每周性生活次数≥4次、长时间憋尿史、固定体位时间≥3 h、性伴侣感染、酗酒是发生CP病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及药代动力学知识正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制定防治危险因素的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连续分离的产气肠杆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用Vitek2-Compact仪对临床连续分离的240株产气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常规药敏试验,并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菌株的ESBLs与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法检测3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240株产气肠杆菌对2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8%~100%之间,最高为头孢西丁(100%)、最低为亚胺培南(3.8%);筛选出10株耐碳青霉烯类产气肠杆菌;三维试验10株菌ESBLs 及AmpC酶均为阳性,Hodge试验阳性7株。PCR结果示,携带blaKPC基因7株;携带blaCTX-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2株;携带blaDHA基因6株,携带blaACT/MIR型ampC基因4株; 16SrRNA基因定量确定ampC基因的表达增加的3株。结论 产气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ESBLs与AmpC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畸胎瘤细胞衍生生长因子(PC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胸苷激酶1(TK1)3项血清肿瘤指标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肺癌患者190例(A组)、同期门诊及住院部检查确诊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00例(B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C组)。检测3组PCDGF、VEGF、TK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CDGF、VEGF含量,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TK1含量。统计3项指标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并比较3项指标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PCDGF、VEGF及TK1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最高。VEGF在小细胞癌中表达最高,有淋巴转移的患者PCDGF、TK1含量均为高表达,在肺癌的不同分期中,PCDGF、TK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DGF、VEGF、TK1含量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诊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各社区医院临床的阴沟肠杆菌的分布,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更好地指导社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控制感染。方法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2007-2009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2007-2009年分离阴沟肠杆菌分别为105、103、117株;主要来源于各社区医院就诊患者的痰液标本,2007、2008年和2009年分离率分别为45.7%、43.7%和47.8%;其次为尿液标本,分别为15.2%、11.7%和12.8%;在耐药率方面,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均>90.0%;其次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50.0%;耐药性最低的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5.0%,其次为庆大霉素,耐药率<21.0%。结论余姚市各社区医院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碳青霉烯类与氨基糖苷类最为敏感,各社区医院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07-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KPN)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应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说明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重要性。方法统计分析3年KPN的耐药性,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变迁趋势。结果 2007-2009年KPN分离率逐年上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1.4%升至2009年的4.7%,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9%升至2009年的2.0%,3年中KPN对这2种抗菌药物的累积MIC值持续上升。结论 KPN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加强对该菌感染治疗的合理用药,降低耐药率,减少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是检验科和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1998年~2008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微生物室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M IC累积分布变迁情况,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年来共计2382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b ioLIAISON统计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累积M IC分布变迁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从1998年0.95%到2008年1.4%,呈逐年上升趋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累积M IC值也从1998年的低值向2008年的高值漂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了解细菌耐药性变迁和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