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检测20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1基因R132突变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提取205例成人AM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法分别扩增IDH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后进行测序比对。结果发现,205例AML患者中9例有IDH1基因R132突变,突变率4.39%,R132H型突变6例,R132L,R132G,R132S突变各1例,其中5例为AML-M2型白血病,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9例患者血小板中位数45.5×109/L,低于IDH1为野生型患者(P=0.003);IDH1突变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发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上与IDH1为野生型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9例患者中4例为正常核型,在71例CN-AML中的突变率为5.63%;合并FLT3/ITD突变5例,与IDH1为野生型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7);合并c-kit突变的1例;合并NPM1突变2例;无合并CEBPA突变者,与野生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31);无合并WT1突变者。结论:IDH1基因R132突变在中国人AML中发生率为4.39%,以R132H突变为主,易在AML-M2型中发生,具有低血小板计数,易合并FLT3/ITD突变,不易合并CEBPA突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利用人多发性骨髓瘤(MM)原代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中建立人MM异种移植模型.方法 将2例MM终末期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悬液通过尾静脉分别输注给3只NOD/SCID小鼠.每周称量体重,移植2周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5+细胞百分比.当小鼠出现苍白、竖毛、精神萎靡或体重下降20%时,取小鼠脾脏及肝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FCM检测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细胞悬液中CD45+ CD38+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来源于病例1和病例2的MNC移植小鼠的平均体重分别自输注MM原代细胞第7周和第5周后开始下降;以对照组小鼠的单个核细胞做阴性设门,分别于移植(26±4)d和(16±4)d后,在病例1细胞来源组和病例2细胞来源组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CD45+ CD38+细胞,且其比例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实验终点时分别达(16.2±3.0)%和(31.3±3.5)%;组织病理大体形态观察发现小鼠脾脏、肝脏及淋巴结均不同程度增大,镜下可见典型的恶性浆细胞浸润;FCM检查骨髓、淋巴结和脾脏细胞表面标志,均发现一群人源CD45+ CD38+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MM原代细胞异种移植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FICTION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8例MM患者和2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制作滴片.从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中选取覆盖IgH、MMSET待测基因位点的质粒,用缺口平移法制备带有半抗原检测标签的核酸探针.在经CD138标记和酪胺信号放大的细胞滴片标本上,使用上述自制探针[t(4;14)、t(11;14)和t(14;16)]和商品化直标缺失探针(13q和p53)进行FISH检测.结果 20例患者标本均使用上述5种探针进行检测,其中检出t(4;14)4例,t(11;14)6例,t(14;16)1例,p53缺失3例,13q缺失8例;另有4例未检测出此5种异常.结论 应用FICTION技术原位分析骨髓中特定瘤细胞亚群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能够提高FISH检测的效率和敏感性,并可作为对MM患者遗传学分层诊断的初筛实验,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模拟树突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观察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效应.方法 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特异性抗原肽(CML28)作为目标肽,并以磁珠同时负载人工合成的HLA-A2-Ig二聚体-抗原肽(CML28)复合物以及B7-1分子,作为诱导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的双信号分子,模拟抗原呈递细胞的生物功能,建立一种人工抗原呈递细胞;从HIA-A2健康骨髓捐献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并与人工抗原呈递细胞共孵育,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程度.以初治急性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将特异性T淋巴细胞与白血病细胞分别以5:1,10:1,20:1,40:1,80:1比例共孵育4 h,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效果.结果 以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后,其CML28特异性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实验组中抗原肽ALFCGVACA、FLQGDTSVL、DLMSSTKGL、VLTFALDSV所诱导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3.5±1.6)%、(15.2±1.5)%、(14.7±1.8)%、(34.3±3.5)%,与对照组[(2.2±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分别以5:1,10:1,20:1,40:1,80:1混合后,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诱导杀伤急性白血病细胞效率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磁珠为平台的人工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模拟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amPfs)体外模拟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探讨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以磁性微珠为载体,选取慢性髓系白血病特异性抗原CML28作为目标抗原肽,通过抗原表位预测软件获取CML28表位序列(Vltfaedsv),并以该抗原表位与MHC分子(HLA—A2-Ig)偶联,作为第一信号分子,B7—1分子作为第二信号分子,将两种信号分子同时负载于磁珠表面,构建人工APC复合体;取HLA—A2^+的健康骨髓捐赠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磁珠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并与人工APC复合体系统共培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5,6-carboxylfluoresc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并以此检测T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异性T细胞增殖程度。结果发现:实验组中CML28一特异性T细胞增殖程度明显增高,实验组平均值为(17.34±0.35)%,对照组平均值为(2.25±0.4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工APC复合体系统在体外能模拟人体抗原呈递细胞,刺激CD8^+T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表面分子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初治AL患者骨髓CD62P的表达情况,以15例健康成年人骨髓标本为对照。结果 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38)中CD62P平均表达水平为(6.72±7.64)%,1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19)为(3.46±2.51)%,6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 CD+7)为(6.23±4.9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4±1.23)%](t值分别为2.847、3.284、3.091,P<0.01)。经过正规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CD62P表达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另外CD+62P的AML及T-ALL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CD-62P 患者(t值分别为4.153、8.095、8.289、7.235、8.692、9.832,P<0.05);而CD+62P与CD-62P的B-ALL患者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340、1.142、0.019,P>0.05)。结论 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之一,在不同类型的AL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AL骨髓造血干细胞中CD62P可能作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的标志,以及临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预后不良及危害社会的特点.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会出现生活懒散、行为退缩、意志减退等表现.康复护理就是要使患者受损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是与临床治疗相互贯通的整体过程.作为医护人员,有责任帮助患者消除自卑、树立信心、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做好家庭、社会人群的工作,消除对患者的歧视,重新接受患者,鼓励患者热爱生活、重返社会,达到战胜疾病、减少社会危害的目的.我院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尼曼匹克病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沉着病,致肝、脾、肺、脑、骨髓及中枢神经鞘磷脂和胆固醇的大量细胞内沉积,典型临床表现为肝脾巨大、身体发育障碍、肌张力减退、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皮肤干燥呈蜡黄色以及半数眼底樱桃红斑。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本文报道1例尼曼匹克病患儿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在接受生物制剂依那西普以及托珠单抗治疗的RA患者中明确ɑ1-酸性糖蛋白(AAG)是否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有效检测指标。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过至少24周上述生物制剂治疗的84例RA患者,并根据治疗后24周时临床疾病活动评分(CDAI),将其分为低活动组(CDAI≤10)与中高活动组(CDAI>10)。分析患者AAG、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依那西普组41例,其中低活动组18例,中高活动组23例;托珠单抗组43例,其中低活动组22例,中高活动组21例。治疗后无论是依那西普还是托珠单抗组,低活动组患者AAG、ESR、CRP、CDAI、DAS28-ESR水平均较基线有了明显下降,与中高活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了依那西普的中高活动组上述指标较基线的改变不明显,但应用了托珠单抗的中高活动组尽管CDAI、DAS28-ESR较基线无显著性变化,AAG等炎症指标却有明显下降。 结论: AAG可以作为监测依那西普治疗后疾病活动度的良好指标;但对于托珠单抗治疗后的患者而言,AAG与ESR、CRP一样,并不能准确反映疾病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