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运用心房内心电监测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对160例需要行静脉化疗、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医嘱行PICC置管无置管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组运用心房内心电监测技术行PICC置管,置管后拍X线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结果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86.25%)显著低于观察组(97.50%)(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20.00%)显著高于观察组(3.75%)(P<0.05)。结论运用心房内心电监测技术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后切实可靠的复位方法.方法 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的患者共34例,研究组18例在DSA设备监控下,使用介入导丝引导复位;对照组16例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复位.结果 实验组18例患者复位均获成功,复位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5例.结论 DSA监控下,使用介入导丝纠正PICC导管异位,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IPHP),不但能杀灭散落在腹腔中的癌细胞,而且能杀灭肝脏及淋巴系统中转移灶[1],提高了胃肠道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并且药物很少量进入体循环,毒副作用小.我院自1999-02~2001-10对胃肠道癌23例在术后进行了IPHP,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痛是妊娠妇女常见症状,阑尾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妊娠合并阑尾炎,当感染不能控制时,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由于患处于妊娠的特殊时期,所以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我科于1992年-2001年收治25例此类患并行手术治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囊导尿管的另类用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囊导尿管自发明以来用于导尿 ,现已被广泛应用 ,我院外科在临床工作中因地取材用做其他种用途 ,譬如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腹部人工肛门的灌肠方面等 ,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 5 6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16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年龄 36岁。其中自发性气胸 36例 ,单纯外伤性气胸 2 0例 ,胸片示肺压缩 5 0 %~ 10 0 % ,有不同程度的胸闷 ,呼吸困难等症状 ,该组患者留置胸腔引流管 3~ 10 d,拍胸片肺膨胀良好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 ,无引流不彻底及伤口感染现象。1.1.2 行腹部人…  相似文献   
6.
对我科1999-2004年收治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5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2~78(平均65.2)岁。发病时间7h~7d。入院时患者均有腹痛,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表现,且腹透见肠管胀气,内有阶梯状气液平面。入院后即按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方法给予胃肠减压、输液抗炎及间断灌肠等常规治疗,改善内环境及酸碱平衡,并针对老年性疾病给予术前治疗。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即给予钡灌肠检查。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发现梗阻部位于升结肠12例,结肠肝曲8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13例,结肠脾曲8例,乙状结肠11例。然后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完全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重症烧伤引起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液体渗到体表外和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防止休克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及时补液是平稳度过休克期的关键。现将我们治疗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别以吡格列酮(0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和吉西他滨(50 μmol/L)作用0 h、12 h、24 h、48 h、72 h后,采用CCK-8检测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72 h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48 h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8 h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0 μmol/L吡格列酮相比,吉西他滨及各剂量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降低(P<0.05);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细胞逐渐收缩,细胞核逐渐碎裂。与50 μmol/L吉西他滨组相比,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24 h、48 h、72 h的OD值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作用48 h 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Bax及caspase-3、p-ER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升高(P<0.05);10 μmol/L吡格列酮组细胞48 h 的S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50 μmol/L吡格列酮组均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上调MAPK/ERK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