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移植器官缺乏是目前全世界移植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每年100万尿毒症患者中,有50万患者等待肾移植,但只有 1%的患者获得移植机会[1,2].由于器官来源缺乏与等待移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亲属捐赠成为解决器官缺乏问题的最可行方法.移植肾供者因为受传统观念、手术风险、医疗费用、医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了解移植肾供者的心理状况,并实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供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争取供者的配合,使其达到最佳的心身状态,使活体肾移植手术得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器官来源的缺乏与等待移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加剧,亲属活体肾移植在欧美国家已占据重要地位[1],在美国活体肾移植占肾移植总数的40%左右[1].而在我国,因为受传统观念及医疗费用、医疗环境、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亲属活体肾移植还远未普及开展,仅占肾移植总数的1%左右[1~3].我科自2006年4月~2009年4月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76例,术后即开始对供/受者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3.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 T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衰竭,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至症状缓解[1,2].可预防和逆转大多数的早期排异反应,肾移植术后即刻预防性使用ATG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我科应用ATG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患者早期排异反应,无1例患者因严重发生不良反应而停药,应用后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特点,通过手术前各项指标的严格诊断性筛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移植后人/肾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常规诊断性筛查组: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在我院行肾移术的20例60岁以上老年尿毒症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诊断性筛查;严格诊断性筛查组:2008年10月至2009年10间,对在我院行肾移植术的23例60岁以上老年尿毒症患者,术前进行严格诊断性筛查。通过各项检查结果诊断患者有无肾移植禁忌症;对于通过常规诊断性筛查,但未达到严格诊断性筛查标准的老年尿毒症患者,给予充分透析,增加营养,控制感染,调整心、肺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治疗,达到严格筛查标准后,方可行肾移植术。结果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通过常规筛查而行肾移植的20例老年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5个月死于肺炎,1例与术后2个月死于心脏病;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经过严格筛查而行肾移植的23例老年患者中,除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CMV肺炎,其余患者全部存活。结论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高龄尿毒症患者同样适合行肾移植手术,但受者多脏器的功能状态是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术前对受体进行严格的诊断性筛查,是老年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帕金森病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P+ )对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建立帕金森病(PD)实验研究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孕14 d)中脑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1、1、10和15 μmol•L-1)MPP+药物实验组,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化学细胞染色方法 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为(875±23)个/孔。在0.1、1、10和15 μmol•L-1 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612±25)、(586±32)、(459±16)和(435±19)个/孔,与对照组比较,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长度明显减少。Hoechst33342 染色发现,对照组中凋亡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5.45±0.29)%,10 μmol•L-1 MPP+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为(26.97±1.3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0.1、1、10 和15 μmol•L-1 MPP+均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程度越显著。MPP+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可能通过凋亡途径所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氨酸兴奋性损伤诱导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时程效应,阐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在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孕14 d小鼠胚胎的中脑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酸用药组。细胞在体外培养第10天,加入500 μmol·L-1谷氨酸并作用15 min,分别于用药后2、 4、 6、24 和48 h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TH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每个神经元突起数量。结果:对照组中每个培养孔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平均为(778.0±18.6)个,谷氨酸用药组2、4、6、24 和 48 h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平均为(306.0±8.6)、(314.0±15.4)、(298.0±19.1)、(307.0±18.5)及(323.0± 23.8)个。谷氨酸用药各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谷氨酸用药组2、4、6、24 和 48 h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机选取每组100个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进行计数,对照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平均为(3.440±0.106)个,谷氨酸用药组2、4、6、 24 和 48 h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数量分别为(2.240±0.105)、(2.390±0.103)、(3.070±0.105)、(3.420±0.987)和 (3.420±0.923)个。谷氨酸用药后2和4 h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数量较其他各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谷氨酸可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是一个相对急性、不可逆的损伤过程,但随着损伤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肺是宫颈癌血液播散最常见的器官,其次是肝脏和骨骼[1,2]。早期的诊断和适当的姑息治疗,可有效避免相关骨事件的发生[3-5]。^(125)I放射性核素粒子植入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回顾分析1例宫颈癌腰_2椎体转移的治疗过程,分享骨转移癌的综合治疗经验。1病例简介患者,女,65岁。2012-08-24于当地健康体检中心检查时发现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即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导致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引起相应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随着社会的老龄化,PD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