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肛提肌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初产妇及30名未育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受检者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采集静息、收缩状态和最大瓦氏动作下盆腔图像,测量盆膈裂孔的面积(A)、周长(C)和肛提肌肌性部分长度(L),计算肛提肌收缩与静息状态时A、C、L差值(ΔA、ΔC、ΔL)及收缩状态时的应变率(ε);计算肛提肌最大瓦氏动作与静息状态时A、C、L差值(ΔA''、ΔC''、ΔL'')及最大瓦氏动作时的应变率(ε'')。结果 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ΔA、ΔC、ΔL、ε均小于对照组(P均< 0.05),ΔA''、ΔC''、ΔL''、ε''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ΔA、ΔC、ΔL、ε、ΔA''、ΔC''、ΔL''、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初产妇产后早期肛提肌弹性下降;选择性剖宫产对肛提肌弹性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及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同时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另于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左、右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TN),计算收缩状态下肛提肌中部的增厚率(TR)。结果: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相比,BNP、CMP位置降低,UTA增大,URA、BND、CDD活动度增加,肛提肌TR降低,尤以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明显。未育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RA、BND、CDD与TR均呈负相关(P<0.05)。经阴道分娩组URA、BND、CDD与T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技术可用于动态观察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本身,而非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