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后循环缺血病例1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结果后循环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7.7%。13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124例经NRI证实为后循环脑梗死,9例患者为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皿发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76例(61.3%),言语不清74例(59.7%),眩晕69例(55.6%);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为眩晕9例(100.0%),共济失调7例(77.8%),眼震6例(66.7%);MR累及最常见为桥脑40.3%(50/124);危险因素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者102例(76.7%),高血压者99例(74.4%),高LDL者95例(71.4%);后循环脑梗死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为栓塞66例(53.2%),其中心脏来源35例,动脉来源31例。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以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头颅MRI可协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翁秋燕  查芹  牛艳芳 《浙江医学》2018,40(15):1679-1683,1697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分布特点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AIS+DM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AIS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AIS+DM组及AIS组患者进行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结果AIS+DM组患者的血浆叶酸水平低于AIS组,血浆Hcy水平高于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IS+DM组T等位基因频率(56.5%)大于AIS组(5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亚组水平,AIS+DM组T等位基因频率(64.9%)大于AIS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血浆Hcy水平的比较,AIS+DM组(19.90±4.6)滋mol/L大于AIS组(13.93±3.08)滋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TFHRC677T携带T等位基因的OR值为2.387(95%CI:1.084~5.256,P<0.05)。结论MTFHRC677T携带T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彭文君  查芹  翁秋燕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338-1340
目的观察血清固定梅毒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梅毒血清非特异性试验(RPR)、梅毒血清特异性试验(TPPA)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学异常率达44.4%,与脑脊液RPR阳性率、脑脊液细胞计数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与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TP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分类表现为以淋巴反应为主,转化型及大淋巴细胞增加。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异常可能提高神经梅毒的检查出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鉴于MBBS留学生儿科见习面临的问题,构建标准化病人结合教学查房的儿科见习课堂。学评教结果显示,MBBS留学生对该见习模式综合评价较好,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分亦较高,认为其对培养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均有较大帮助。因此,标准化病人结合教学查房是一种能有效提升MBBS留学生儿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病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0日—2021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病人587例。对所有病人均进行经食管心脏超声(TEE)、经右心声学造影及c-TCD检查。以TEE联合经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的影响因素。结果:以TEE联合经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CD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PFO的灵敏度为89.39%(118/132)、特异度为93.19%(424/455)、准确度为92.33%(542/587)、阳性预测值为79.19(118/149)及阴性预测值96.80%(424/438)。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值为0.832,具有强一致性。PFO阳性病人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比例均高于PFO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Micro-CT三维扫描外周神经组织建立放大的空间微观神经模型,直观了解外周神经微空间构型。方法 取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胫神经标本,以Micro-CT横断面扫描一段胫神经,以DICOM格式的CT数据按灰度进行筛选并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影像解剖学观察对其进行多层面数据提取测量相关参数重建出正常完整一段胫神经STL模型,建立外周胫神经三维数字图像模型。结果 中上段胫神经节段横断面总轮廓成“椭圆形”,神经纤维细胞分为前后两排排列,两排神经细胞基本为单层排列。总神经纤维数为15个束支。滋养血管主要分布神经纤维的外周。在扫描范围内,神经束横断面上测量的最长直径大小近似;在短节段胫神经扫描重建过程,未发现神经束支消失、融合或分叉的情况发生。胫神经束支最大横截面直径中位数为0.62 (0.23~0.86)cm。结论 Micro-CT扫描、重建,可得到高效、高精度的仿生三维外周胫神经节段模型,该方法为探索高效准确的长节段周围神经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跟骨外侧解剖学重要结构研究, 归纳出"跟骨外侧手术安全范围", 并设计安全手术入路。方法通过15例跟骨尸体标本, 在跟骨外侧以腓骨尖顶点(最低点)为原点, 建立坐标系统X、Y、Z轴。在坐标第三象限(跟骨外侧主体部分)测量跟骨外侧4个重要解剖结构范围(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腓骨肌总腱鞘、跟骨外侧动脉、跟骨外侧神经)的空间量化关系, 汇总统计各结构的走向轨迹;通过以上测量汇总, 将安全范围进行重合, 找出最小概率损伤跟骨外侧重要结构手术入路范围。结果重要结构在坐标第三象限跟骨外侧主体部分在X、Y、Z轴上距原点的距离分别是:跟骨外侧动脉(21.40±3.38)、(18.47±3.91)、(25.06±3.45)mm, 跟骨外侧神经(16.53±4.77)、(16.27±3.68)、(23.13±4.00)mm, 腓骨肌总腱鞘(9.73±1.73)、(11.47±2.13)、(10.87±1.59)mm, 跟腓韧带跟骨止点(22.33±2.84)mm。上述4个重要结构主要汇聚于原点O和至跟骨外缘切线的前1/3范围, 在该安全范围进行手术入路设计相对较为安全, 该切口位于腓骨最低点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宁波江北地区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C677T)多态性与体力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对青壮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危险的影响,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宁波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受试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分为A组(合并DPN)98例,B组(不存在DPN)114例,两组对象均行神经肌电图诊断,借助统计学软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低于B组,两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异常率分别为82.65%、28.57%,均高于B组的29.8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潜在的危害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关键;神经肌电图借助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判断,可有效鉴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价值良好,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