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的细胞周期、细胞毒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取本院眼库新鲜眼球(〈6h)的Tenon's囊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HCPT和丝裂霉素C(MMC)对HTFs细胞周期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鉴定HCPT和MMC对HTFs的抑制作用是否由药物的细胞毒性引起;RT-PCR检测HCPT、MMC作用24h后HTFs的Smad7 mRNA基因表达。结果:HTFs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实验研究。不同浓度HCPT(0,0.25,1,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2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MMC(0,0.025,0.1,0.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HCPT和MMC作用后的HTFs活细胞率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LHCPT,0.4mg/LMMC作用HTFs24h后,Smad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PT将HTFs阻滞于G2期,MMC将HTFs阻滞于G1期;HCPT,MMC抑制HTFs的作用和药物的细胞毒性无关;HCPT抑制HTF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上调Smad7mRNA的表达阻断TGF-茁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阳泉市0至5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阳泉市5个县区0至5岁儿童6 334名,男、女各分为19个年龄组,进行了体重、身长/高、胸围、头围、上臂围5个指标的测量,以及血红蛋白测定和佝偻病的评价等.结果 ①0至5岁小儿体格发育符合一般规律,与2005年中国9市城郊7岁以下正常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比较,各月龄组婴幼儿平均身长/高、体重高于2005年9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②0至5岁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6%(其中城市为1.14%,农村为3.63%),低体重为1.47%,生长迟缓为2.23%,消瘦为2.49%;③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03%(其中城市为2.57%,农村为1.58%),低于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水平;④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为30.89%,与全国的患病水平基本一致.小儿贫血患病率为4.94%(其中城市为3.61%,农村为5.81%),低于其它地区.结论 目前全市0至5岁儿童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生长发育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小儿的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农村儿童的营养状况比城市儿童较差;小儿佝偻病患病率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贫血患病率低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获得新型的黄体酮类衍生物,对于相关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微生物转化,利用薄层层析法(TLC)和硫酸显色法跟踪监测,筛选能够有效转化黄体酮的菌株,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对发酵液中的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产物进行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确定转化产物的物质结构。结果本研究筛选到了1株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 Fusarium 属,该菌能够完全转化底物黄体酮,同时得到2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这株菌对大规模发酵生产雄甾-1,4-二烯-3,17-二酮和睾内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降低急性高眼压的机理。 方法?12只家兔急性青光眼模型造模成功后4h分为2组,实验组6只家兔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6只未做处理。造模前和造模后4h、针刺后1h进行眼压测定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行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测定。结果? 12只家兔眼压值造模前为(7.50±1.62)mmHg,造模后4h为(19.86±9.45)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针刺前、针刺后眼压分别为(20.89±11.3)mmHg、(7.55±5.70)mmHg,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β内啡肽浓度,针刺前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针刺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但针刺后针刺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眼压状态下针刺治疗可以降低眼压,同时使血浆中β内啡肽浓度升高,针刺降眼压的机理可能和血浆β内啡肽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考核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蛋白芯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及其分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判断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上采用经SFDA注册的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其分型(分为CagA、VacA和Urease),共检测血清476份,检测结果与对比试剂不同的标本用第三方经SFDA认证的试剂进行复核,对于Urease不符合的病例,采用北京康美天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对于CagA和VacA不一致的标本,则采用上海研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蛋白芯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其分型试剂CagA阳性符合率94.5%,阴性符合率96.5%,总符合率95.8%(P0.05);Urease阳性符合率95.1%,阴性符合率92.7%,总符合率95.4%(P0.05);VacA阳性符合率91.6%,阴性符合率97.1%,总符合率95.2%(P0.05);两种方法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以上结果的分析,本次临床试验的有效病例476例,大渊Hp分型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法)与伯劳特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的一致率均在9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8周龄,体重220~25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盐酸戊乙奎醚组(SP组)、IR组和IR+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组(IP组),每组8只。S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kg。SP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IR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结扎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3 h。于再灌注(松开结扎线)前即刻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g/kg。IP组于再灌注前即刻经尾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kg。于开胸前5 min、再灌注后3、6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采用智能血压计监测大鼠尾动脉M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与开胸前5 min比较,再灌注后3、6 h IR组和IP组LVEDP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3、6 h S组、IR组和IP组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再灌注后3 h比较,再灌注后6 h IR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再灌注后3、6 h IR组和IP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LVESP、LVEF、LVFS、MAP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3、6 h IP组LVEDP、血清cTnT浓度明显降低,LVESP、LVEF、LVFS、MAP明显升高(P<0.05)。S组和SP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后处理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cTnT浓度,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临床检查确诊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脱位、IOL脱位、无晶状体眼且无后囊膜患者39例(39眼)纳入研究。采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IOL位置,以及术后IOL复位率、IOL脱位再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2个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个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LogMAR视力较术前提高,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较术前下降,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所有患眼IOL均在位,位置居中。术后1个月,36眼(92%)IOL在位,位置居中;1眼(3%)IOL一袢暴露于结膜下;2眼(5%)IOL脱位。术后3~6个月,36眼IOL位置稳定。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层间固定术对无囊膜支撑的IOL植入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