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并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其他属支静脉扩张6例;对侧海绵窦扩大4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患侧眼球突出12例。颅底、眶壁骨折5例。眼球壁模糊、增厚5例。脑挫伤、出血4例。眼外肌增粗1例。结论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诊断CCF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特别是在外伤性CCF中,是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提高肠套叠压力整复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我科诊治的21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及未能整复的21例的手术病理改变。结果 整复失败21例手术所见:复杂型套叠15例、回结型套叠6例;术后病理改变:肠管坏死2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肠壁严重充血水肿18例。灌肠术中无一例并发穿孔。结论 整复失败与病程长、肠壁严重充血水肿及肠管坏死、患者年龄小、复杂型肠套叠、肠道畸形等有关。X线示套头大、分叶状,压力灌肠时显示“嵌顿征”、“绞窄征”及“弹簧套”等难以整复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诊断能力、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66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发现48例APS,其中肝细胞癌(HCC)44例,单纯性肝硬化3例,1例无明显肝脏异常。44例HCC均作过DSA检查,以DSA诊断APS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S的能力及APS的CT特征。结果44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MSCT增强表现分为:中央型(32例):(1)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第1级分支提早显影;(2)肝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内及其周围有网状动脉显影(滋养动脉);(3)肝动脉期可见门静脉管壁强化与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形成“门静脉铸形”。周围型(12例):(1)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肿瘤外周和肝叶边缘出现楔形或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2)肝动脉期门静脉分支呈线条状显影且与肝动脉伴行,即“轨道征”;(3)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早显影。结论MSCT诊断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MSCT血管成像(MSCTA)对APS的诊断可望取代DSA。APS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775注射液和碘油混合成混悬乳剂进行犬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并以单纯碘油混悬乳剂作为对照。两组犬各6只分别于术后1周、3周、10周经肝动脉造影复查,肝功能动态观察和病理检查。目的是评价775—碘油混悬乳剂用于肝脏的可行性。实验表明:775—碘油混悬乳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栓塞剂。其栓塞机制主要是损害血管内膜,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血栓形成。775液—碘油混悬乳剂不仅具有碘油的栓塞和载体特性,其栓塞效果优于单纯碘油混悬乳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胸膜腔积液,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增大。结论MS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正确诊断PE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在SGI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处理重建技术对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以及椎管内血肿、骨碎片情况等均得到满意显示。结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处理重建技术可提高脊柱外伤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灌注异常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原因及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肝脏灌注异常的MSCT检查资料,根据MSCT表现对其病因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131例肝脏灌注异常形成的原因为(1)单纯性肝动脉血流增多5例,均为富血供HCC;(2)肝动脉血流增多并门静脉血流异常116例,其中APS 82例(HCC并APS 71例,其他原因并APS 11例),炎性病变26例,肝实质受压3例,肝硬化5例;(3)肝动脉血流增多并肝静脉血流异常8例,均为Budd-Chiari综合征;(4)血管变异2例.根据MSCT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病灶周围型109例;Ⅱ型,肝包膜下型6例;Ⅲ型,外压型3例;Ⅳ型,多发多形态型13例.MSCT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短暂性高密度区,常呈楔形.结论 MSCT是评价肝脏灌注异常的有效手段,结合肝内、外病变的特征可进一步探究其发生原因及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癌破裂致网膜囊脾隐窝血肿误诊为胃壁肿瘤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HCC)结节自发破裂出血为HCC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9%~14%。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腹痛。诊断性腹穿、超声、CT为其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致肝外局限性积血或血肿而误诊。现将所遇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诊断能力、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1 10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发现80例APS,其中,肝细胞癌(HCC)71例,转移性肿瘤2例,单纯性肝硬化6例,1例无明显肝实质异常。71例HCC均经DSA检查,以DSA诊断APS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S的能力及APS的CT特征。结果71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MSCT增强表现分为:中央型(52例)和周围型(1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第1级分支提早显影;②肝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内及其周围有网状动脉显影(滋养动脉);③肝动脉期可见门静脉管壁强化与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形成“门静脉铸型”。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肿瘤外周和肝叶边缘出现楔形或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门静脉分支呈线条状显影且与肝动脉伴行,即“轨道征”;③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早显影。结论MSCT诊断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MSCT血管成像可望替代DSA。APS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