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小切口手法摘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娩出困难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提高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小切口手法摘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23例(23眼)核娩出困难的病例总结、分析。结果23例中因眼压较低,致核娩出困难8例(其中由于球后麻醉,软化眼球,过于降低眼压6例,玻璃体液化2例)。外切口偏深及早进入前房,前房积血,虹膜脱出6例。内切口偏前,内口较小4例。水分离水分层不充分及失误2例,截囊口过小1例,瞳孔未能充分扩大2例。娩核时致玻璃体脱出3例,悬韧带断裂2例。均放弃人工晶状体植入。23例术后角膜出现雾状浑浊(++),1周左右恢复。结论小切口手法摘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顺利娩核是手术的一个关键。囊括了麻醉,切口,截囊/撕囊,水分离水分层等手术技巧,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失误,均会影响核的娩出,而失去小切口手法摘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2眼),依据眼压控制、房角粘连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分离组);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23例(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2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房角分离组术后1d、小梁切除组术后1、7d以及2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患者眼压、房角粘连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ripto-1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76对ccRCC和周围正常肾组织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中Cripto-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体外实验分析Cripto-1对细胞系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Cripto-1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Cripto-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Cripto-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结论Cripto-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同时也可能成为治疗ccRCC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5.
罗文山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78-1079
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11例(149眼)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碎核术,实验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稳定眼压效果和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11%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核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和稳定眼压,在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术式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117眼)择期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老年(年龄>60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A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裸眼视力恢复快,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越小,值得临床对切口位置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吸出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39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其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随访3~6(4.2±0.5)个月;矫正视力光感(+)2眼,手动3眼,数指3眼,矫正视力为0.02~0.08共13眼,0.1~1.0共18眼;术后眼压10~25(16.4±4.5)mmHg明显低于术前17~44(34.4±4.8)mmHg, P〈0.01;Ⅰ型和Ⅱ型功能性滤过泡共35眼,Ⅲ型非功能性4眼;17眼出现角膜内皮皱褶,4眼出现浅前房。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