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心血管介入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介入术后D-二聚体(DD)变化及其起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892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2,3天定量测定DD,对DD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1000μg/L)者则在第7,14天再监测DD。结果:①患者术后3天DD较术前明显升高(496.32±28.15μg/Lvs310.28±26.87μg/L,P<0.01);②各组患者术后1,2,3天D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1天的增幅最大,术后3天的增幅较小;③有128例患者DD显著升高(≥1000μg/L),其中8例为持续性升高,第7,14天分别为3526.38±1045.45μg/L和3376.75±1015.31μg/L,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闭塞,5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肺栓塞。结论:心血管介入可导致患者血液中DD升高,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增高往往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对介入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892例行心血管介入的病人在术前、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定量测定DD。结果 病人术后平均D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动态监测病人术后DD变化,有128例病人DD显著升高(≥1000mg/L),其中8例为持续性升高,且均发生了血栓事件。结论 心血管介入可导致病人血液中DD升高,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增高的病人往往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并发症,术后动态监测DD变化,可能有助于筛选发生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对血液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是其并发症之一.D-二聚体(DD)作为反映血栓疾病的敏感指标,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公认.能否将DD作为RFCA术后栓塞事件的预测指标,以及如何根据DD的变化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是电生理医生值得关注的问题.笔总结了156例行RFCA的患术后DD的变化,初步探索了预防术后栓塞事件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家庭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分,如何让患者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患者掌握了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另一方面让患者了解一些防范措施,可主动地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心内科实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联合组实施医护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结果]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老师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护联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能力,且有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