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染色体1pter-p36.21杂合性缺失与瘢痕疙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1pter-36.21中可能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瘢痕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5例瘢痕疙瘩组织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瘢痕疙瘩组织在所选的位点上的LOH发生率为60%(15/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的4%(1/25,P<0.05),在所选的位点上均未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D1S243位点、D1S468位点、D1S507位点、D1S199位点的LOH发生率分别为28%(7/25)、40%(10/25)、52%(13/25)、12%(3/25),其中D1S243、D1S468、D1S507的LOH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在D1S243-D1S468-D1S507位点的LOH存在与瘢痕疙瘩有关的潜在瘢痕抑制基因(SSG),而1pter-36.21上LOH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瘢痕疙瘩发生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福平以500mg/kg剂量连续灌胃两周,实验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地延长小鼠同种异体半心移植的存活时间,延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呈现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解剖剥制软体标本,大多以刀为主要解剖器械,这在显露和修洁标本时,容易损坏细小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等重要结构.为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尝试以尖镊为主,解剖刀为辅,显露修洁软体标本,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顺藤摸瓜,显露神经血管及淋巴主干按常规剥去皮肤后,以接近于比较大的神经或血管的体表投影部位着手,左右手各拿一把镊子将皮下组织一小块一小块地细心剥离.如果遇到神经,则有一定的韧性;如果  相似文献   
4.
皮肤癌在中、老年中发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cl-2和p53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皮肤癌进行bcl-2和p53蛋白检测,以探讨其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与皮肤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我院1997—2000年皮肤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术前未经放疗和化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93岁,平均58.9岁。头面部46例,躯干四肢14例。基底细胞癌37例,鳞状细胞癌23例,高、中分化癌39例,低分化癌21例。正常皮肤标本30例。……  相似文献   
5.
吴泽勇  梁杰  罗少军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76-1678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与Bax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瘤消退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spase-3、Bcl-2与Bax在34例血管瘤和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Bcl-2与Bax在34例血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生期分别为31.3%、81.3%、37.5%,消退期分别为72.2%、38.9%、77.8%,而在正常皮肤均不表达,其中,Bcl-2在增生期中表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及Bax在消退期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Bcl-2与Bax参与了血管瘤由增殖期转变为消退期的病理发生过程,Caspase-3的活化及Bcl-2与Bax的平衡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是血管瘤自发消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细胞外基质因为其组织结构、成分及生物力学环境最适合种子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材料可降解,因而成为国内外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异体ECM临床应用较多,而异种ECM由于潜在的免疫风险及伦理因素等原因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就异种ECM的制备、组织结构、免疫特点及其在医学各领域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转化生长因子ot(TGF-o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以Taq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产物,对107例非综合征性唇裂或唇腭裂(NSCL/P)患者、136例正常人的TGF-α/TaqI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NSCL/P患者的C2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双侧CL/P患者的TGF-α/TaqI基因型与单侧CL/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NSCL/P患者中,其母有感染服药史者与其母无感染服药史者比较,TGF-α/TaqI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TGF-α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有关;广东汉族人唇腭裂的严重程度可能与TGF-α/TaqI少见变异体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8.
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枸杞多糖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皮肤胶原代谢和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探讨其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5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昆明小鼠60只,月龄2个月,体质量16~24g,雌雄各半。②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抗衰老模型组,每组20只。③实验干预:模型组每日用D-半乳糖溶液皮下注射制造衰老模型,用量和时间为80mg/(kg·d)7d,120mg/(kg·d)14d,140mg/(kg·d)14d,180mg/(kg·d)7d。正常对照组每日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抗衰老模型组在注射D-半乳糖期间以枸杞多糖灌胃,剂量为20mg/(kg·d),正常对照组和衰老组则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之灌胃。④实验评估:42d后切取小鼠颈背部皮肤,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56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4只死亡)。①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和抗衰老组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衰老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和抗衰老组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衰老组与衰老组比较,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枸杞多糖改善皮肤老化的作用与提高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影响胶原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设计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测量法、标本透明法研究前臂外侧皮神经外科解剖与头静脉的关系以及其神经血管皮肤穿支的位置、长度、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共有4支神经血管皮肤穿支,其全程由神经旁血管和主要动脉共同营养。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与头静脉紧密伴行。结论:顺沿头静脉,可切取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或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用于修复肘部、前臂远端1/3段和腕部等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3H-胸腺嘧啶摄入,3H-哺氨酸摄入及DNA定量分析方法,观察TGFβ1对体外培养的生长融合后早期(24h)的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的作用。结果:经TGFβ1作用后,来自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增强(P<0.01),但来自正常皮肤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细胞生长融合后早期(24h),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其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