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检测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通过IMR进行分级评估术后该指标与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IMR(≤40或>40)进行分级.心肌梗死后7 d内及6个月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并保持随访.结果 IMR>40时患者心肌出血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IMR>40与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显著相关(P<0.05),与心肌出血无关(P=0.104);IMR≤40和CFR≤2.0联合与微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发生风险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梗死面积、体质量指数、高胆固醇血症、男性、IMR>40、糖尿病史与6个月时LVEDV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 IMR>40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LVEDV变化和临床预后相关联,与梗死面积无关.IMR具有较好的风险分层临床价值,可为心肌再灌注失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器(TPM)植入后的起搏比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患者200例,依据右心室起搏比例分为高搏组128例和低搏组72例,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心率(H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 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房颤发生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或Z检验。结果高搏组和低搏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6/128)和6.94%(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术前HR、CI和LVEF水平降低,CKMB、Tn T和NT-pro 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低搏组患者HR[(62.47±6.51)vs(69.43±7.24)beats/min]、CI[(2.45±0.30)vs(3.86±0.42)L/(min·m~2)]和LVEF[(35.12±3.55)%vs(39.94±4.11)%]水平降低,CKMB[(46.87±5.43)vs(38.32±4.16)U/L]、Tn T[(86.45±9.05)vs(68.02±7.36)ng/L]和NT-pro BNP[(275.12±30.24)vs(228.31±29.57)ng/L]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为7.81%(10/128),低搏组无新发房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45)。结论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后≤50%起搏比例可有效保持患者心功能稳定,有利于避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200 P2Y法评估血小板功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长期应用氯吡格雷行二级预防的患者资料,并进中位时间为1年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血管事件组和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PFA-200 P2Y测量闭合时间(CT),以检测血小板功能。记录随访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FA-200 P2Y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24例(16.9%)在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缺血性血管事件组P2Y水平低于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高于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FA-200 P2Y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PFA-200 P2Y对应用氯吡格雷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者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率之比(PDW-LYR-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发生无复流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10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均在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的病例。根据患者PCI术中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血流正常组(84例)和无复流组(23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较血流正常组,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是否≥26小时的比例更高,60.9%vs23.8%;血糖更高[(11.44±5.83)mmol/L(8.68±3.94)mmol/L];淋巴细胞计数更低[(1.02±0.34)×10~9/L vs(1.46±0.75)×109/L];淋巴细胞比率更低[(9.3±2.92)%vs(14.05±8.09)%];PWD-LYR-R更高(202.60±87.22 vs 125.36±63.0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是否≥6小时,入院时血糖水平,PDW-LYR-R均为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PWDLYR-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存在中等水平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27~0.848,P0.01),其截点值为135.55时,PDW-LYR-R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70.2%。结论血细胞分析的衍生指标PDW-LYR-R在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无复流的总体预测价值上具有中等水平,其最佳界值为135.55时,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7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PSI)、结核性脊柱感染(TSI)和布氏杆菌性脊柱感染(BSI)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I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高于TSI组与BSI组,PSI组白细胞计数高于BSI组;TSI组较PSI组起病时间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脊柱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颈或背部疼痛69例(87.3%),其次为发热或寒颤39例(49.4%)。PSI组出现发热或寒颤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T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中最常累及的部位均为腰骶部,分别为28例(87.5%)、16例(57.1%)和16例(84.2%)。然而,颈胸段受累在TSI组较PSI组中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TSI组出现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的比例高于PSI组和B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出现发热或寒颤、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大幅升高,起病急提示PS...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 探讨其与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小血管病(CSVD)的患者277例, 根据近1周是否出现RSSI分为RSSI组(128例)和非RSSI组(149例), 根据患者DMV评分将其分为轻中度DMV评分分级组(0~12分, 199例)和重度DMV评分分级组(13~18分, 78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MV与RSSI的相关性, 以及DMV评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SSI组患者的脑微出血(CMB)、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WMH)评分、深部WMH评分、WMH总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DMV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RSSI组, 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RSSI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了HDL-C、深部WMH评分后, DMV评分(OR=1.142, 95%CI: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