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分析出血性脑梗死与非出血性脑梗死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治疗方法的不同;同时通过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预后的差别。结果:HT患者的平均年龄(50.1&;#177;16.8)岁,非HT患者的平均年龄(58.6&;#177;21.3)岁。HT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24.5&;#177;17.2)d,非HT患者为(25.9&;#177;18.6)d。所有患者同时接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水肿治疗、及这些方法的联合治疗。HT住院前后的FIM评分改善21.8,非HT住院前后的FIM评分改善19.3。结论:年龄是HT发生的影响因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水肿治疗、及这些方法的联合治疗对HT的发生没有影响;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O例重型脑外伤病人脑脊液内皮素(ET)含量变化。14例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能降低脑脊液ET含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缩短病人昏迷时间和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D 合并焦虑、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 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假性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状态及失眠情况的变化。结果:治 疗前,2组的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评分、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上 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 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焦虑状 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5.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神经外科迎来发展的锲机,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学术建设的完善,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显著提高。本文对40年来我国颅脑创伤事业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基础。方法:(1)通过50个干性寰枢椎标本的测量,主要测量齿突和寰椎外侧缘的平均高度;(2)6具成人尸体标本在显微镜操作下模拟手术入路。结果:齿突的平均高度(14.84±2.55)mm,寰椎外侧缘的高度左侧(17.38±2.49)mm,右侧(17.28±2.52)mm。齿突的平均高度明显低于寰椎外侧缘的高度(P≤0.01);该入路仅需磨除部分寰椎侧块,就能够很好的显露齿突。结论: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可以不磨除枕骨髁,就能满意显露齿突。该入路有足够的空间行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7.
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性质、生长方式、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治疗80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生长的2种方式、3个通道和4种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结果 临床治疗舳例肿瘤,全切68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5%.结论 颅眶沟通性肿瘤手术切除应为首选治疗方案,恶性肿瘤术后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生的随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存活者出院后再出血发生的可能原因、发生率、再出血部位。方法:进行1.5~58个月(平均23±2.9个月)的随访,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生与仅有1次脑出血的25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随访期8.7%的患者经历了1次或1次以上再出血。结论:血压控制不良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再出血发生部位多数不同于原有出血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为颅颈交界区畸形行MSCT增强扫描后结合三维后处理,分析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的异常走行形式.12例均行MR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本组颅底交界区畸形共观察到5类VA走行异常及发育异常:(1)走行于融合的骨结构中17条;(2)走行于融合的寰枕部下方6条;(3)开窗现象1条;(4)距离齿突较近2条;(5)发育不良3条.MSCT观察椎动脉形态与DSA显示一致.结论:MSCT观察VA与骨等结构关系准确、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有创技术.同时椎动脉第3段走行趋势可预测寰枕侧块融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兔脑外伤后脑灌注压高低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不同灌注压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低温冷冻动物模型 ,将 30只动物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只 ,即高灌注压、适当的低灌注压、对照组。通过观察Evans蓝扩散距离、脑组织含水量的不同两项指标来观察脑水肿程度。结果 高灌注压组致伤灶Evans蓝扩散距离最大(1 85± 0 11cm) ,脑组织含水量也最高 (79 80 %± 0 71% ) ,适当低灌注压组上述两项指标最低 (1 71± 0 10cm ,76 99%± 0 6 2 % )对照组数值居中 (1 80± 0 12cm ,78 89%± 0 87% )。三者相互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灌注压越高越容易加重脑水肿。适当的灌注压降低 ,有助于改善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