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对于高龄老年(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5~2009年在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术后随访2~6年,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住院总时间及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多(P0.05),手术时间长(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疼痛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出院后随访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二次翻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3.3%。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术前B hler角0~20(10.0±4.5)°,术后B hler角恢复至25~40(35.0±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术前、术后的下肢肌张力,步态分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均获随诊,时间3~18月,平均5.3±1.8月。术后步态分析及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痉挛改善,肌张力评分由术前3.5±0.2分下降至术后1.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可改善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成为5组,分别与0、0.1 1.0 2.0 5.0ng/ml的TGF-β1共同孵育24h,MTT法测量MG-63细胞增殖情况,TGF、DNA双参数分析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技术分析2.0ng/ml TGF-β1对细胞的周期分布以及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随TGF-β1浓度的增高,MG-63细胞增殖逐步受到抑制(1、5组OD值分别为0.75±0.01和0.40±0.03,P<0.01).2mg/ml外源性TGF-β1处理后,G0/G1期细胞比例从55.65%上升到73.19%,细胞增殖指数(PI)从45.35降至25.76%.各细胞周期的细胞TGF-β1表达均有增强,以G0/G1期最为明显,增长率达48.13%.结论外源性TGF-β1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发MG-63细胞Gl期阻滞,对细胞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大剂量TGF-β1可诱发MG-63细胞的内源性TGF-β 1表达,这种诱发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是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其病死率最初曾经达到80%。随着化疗方法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肿瘤分类方法的改良,现在对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肢性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甚至可以获得痊愈。然而,仍然有很多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其中,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用动力髋螺钉(DHS)和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10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ADHLP各50例,分别采用DHS和ADHLP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DHS组比较,ADHLP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15±17)min比(89±12)min,(306±84)ml比(213±71)ml,(114±23)ml比(82±16)ml,均P<0.05].结论 髋动力带锁钢板应用于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实验组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进行下地功能锻炼,并以常规功能性康复训练作对照,评价其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坐骨结节承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良好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机械牵张对模拟缺血状态下体外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 (AP)的影响。方法 :建立模拟缺血条件下体外豚鼠乳头肌机械牵张模型 ,2 4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加链霉素组 ,每组 8只。利用细胞内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记录并观察一定牵张力 ( 2 0 0mg强度 )作用下体外豚鼠乳头肌细胞AP各参数 [AP 0相最大升速率 (Vmax)、AP幅值 (APA)、AP复极达 2 0 %的时程 (APD2 0 )、AP复极达 5 0 %的时程(APD50 )和AP复极达 90 %的时程 (APD90 ) ]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牵张前后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加链霉素组在牵张前上述参数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单纯缺血组 ,牵张使AP的Vmax和APA显著下降 ,APD2 0 、APD50 和APD90 明显缩短 (均P <0 .0 1) ;在缺血加链霉素组 ,牵张前后AP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 (均P >0 .0 5 )。结论 :机械牵张易导致缺血心肌电生理参数变化 ,即缺血心肌对牵张反应的敏感性增加 ;而且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滞剂———链霉素可以有效抑制该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选取我院骨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均应用PFNA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鼓励患者靠床坐起,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1例患者优16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无死亡病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5周。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整个随访期间,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松动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FN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愈率高、创伤较小、固定牢靠,能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用不同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及体温的影响。方法:20例RA患者为实验组,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在对腰区进行局部热疗(红外线,石蜡,泥炭)之前、结束时以及热疗后30 min分别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和体温。对照实验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结果:3种热疗方法均导致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和血管舒缩)、皮肤温度和体温显著增加,红外线使皮肤温度增加最大,应用石蜡时微循环变为较强烈,这种反应在2组间无差别。在热疗之前额外服用500 mg阿司匹林对皮肤温度和微循环均无影响。检测到的血管舒缩频率曲线趋向于正弦曲线。结论:3种热疗方法效果在量上的不同是由于其物理属性的不同所致。由于方法选择的不同而对循环的影响有差别,这对特殊患者选择刺激最小的治疗方法时是有意义的。2组腰部皮肤微循环的增加是相同的,对远端肢体的检查结果可能不同。3种热疗方法都可以引起血管舒缩运动的节奏化并最终导致微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